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宏 《西南金融》2009,(1):64-64
“汽车银行”起源于山西省芮城县,2001年8月29日芮城县农行决定用汽车把款押运到椒乡,为客商现场办理有关手续。主要业务仅为送款下乡,是银行的一种流动服务方式。“5.12”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一种应急措施,灾区银行采用“汽车银行”、“帐篷银行”迅速恢复了对外营业,为灾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据了解,农行四川省分行就已开办50个这样的临时应急服务银行。  相似文献   

2.
石兴 《上海保险》2014,(2):27-30,43
我国是世界上巨灾种类多、巨灾风险高、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至今,我国经历了7次巨灾事件。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定西的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潜伏着次生风险与系列后遗症。地震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后遗症就属于次生风险范畴,在这一领域最易引发系列风险,这种风险最不容易被社会认识。金融机构自强不息化解风险是最基础性的。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共同努力化解金融次生风险,对于确保社会安定、提升灾后重建的金融服务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给当地及周边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痛定思痛,我们如何在危机事件来临的第一时间,保持金融服务系统的连续运营,为经济社会服务;目前,基层央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适应信息化时代应急管理的程度如何?本文从基层央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并归集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汶川“5·12”大地震后衍生的房地产信贷处置难问题进行了法理与情理分析,并对完善金融应对灾害机制建设提出了分类建议并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石兴 《中国保险》2013,(8):50-54
我国四川“4·20芦山大地震”发生后,巨灾保险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世界上巨灾保险法规的诞生一般在一个巨灾事件之后的二至三年。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至今,我国经历了七次巨灾事件,遗憾的是巨灾保险仍然在争鸣呼吁之中,着实令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巨灾":南方特大冰雪灾,"4·28"列车脱轨事故,公交车自燃,"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些灾害对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给中国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保险作为进行风险分散的制度安排,作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8.
庞楷  杨馥 《甘肃金融》2012,(3):24-27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以及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和“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人员、财产损失,唤起了社会公众对巨灾风险的保障意识。然而我国由于法律制度缺失,对巨灾风险经营技术的缺乏以及巨灾再保险发展的滞后,不仅给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将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困难。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巨灾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佳琪 《金卡工程》2008,12(8):90-90
灾难事件的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人性化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相关报道的整理及分析,在思考中探索重大灾难中媒体报道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发生的又一次强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全国上下迅速开展抗灾救援活动。金融系统也立即动员起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积极稳妥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在第一时间对展开金融系统抗震救灾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12.
张晋伟 《银行家》2012,(9):132-133
近年来,国务院用了很大力量组织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人民银行应急预案体系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金融应急预案管理体制,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供安全、高效金融服务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人民银行正常办公秩序的根本保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那场撼人心魄的抗震救灾壮举还历历在目,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大地震!情牵玉树,大爱无疆!全球华人迅速以最短时间铺起一条爱心救援之路,素有仁爱传统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现代银行机构面临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主要来自非经济因素,包括自然灾难性事件与社会危险事件。灾难性事件的严重后果将使人们购买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信心受挫。中国银行业对应急管理存在着强烈的现实需求。目前,银行业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少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专门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不够全面;灾备建设相对滞后等。综合看来,银行业应急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急预防阶段。应尽快推出《金融应急法》和《突发金融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以提高立法层次;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以增强实战能力;完善灾难备份系统,加强业务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使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及大量人员伤亡,也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呆坏账,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房贷险大大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险》2009,(5):8-19
5.12汶川大地震转瞬已周年,汶川地震是川之伤,更是国之殇! 一年来,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四川各保险公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基本完成保险理赔工作,积极支持灾区重建,踊跃参与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金融稳定的概念及内涵的研究出发,探讨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必然性,并从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危机管理应急机制、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方面对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流大地震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积极行动,为支持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灾区金融机构在应急、信贷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查,提出了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应当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10日,招商银行联手壹基金正式对外发行壹基金爱心“一卡通”,旨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之际,同广大客户一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表达慈善爱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库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库业务对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信息安全和灾难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库业务系统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案例越来越多,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因此,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对提高国库部门的危机处理能力,保持国库业务连续稳健运行,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