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年以来,四川巴中市开展了以发展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简称“三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财源建设促增年”活动,提出把巴中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富市、旅游经济新市”的奋斗目标。一、抓“三大经济”的主要做法1.组织领导落实。为确保“财源建设促增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市和各区县都分别成立了以党委、政府领导为组长、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财源建设促增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在市、县财政局设立办公室,落实专人具体抓财源建设的指导、督查和情况统计等日常工作。2.目标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大经济”这一…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总体目标是建设“四个大别山”,即: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同时对实验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三年有明显的变化,五年有大的变化,十年跨越式发展。孝感市大悟县和孝昌县被纳入8个大别山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更好地服务老区建设,笔者对农行支持大别山实验区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80年代经济萧条后,美国经济迎来了新的繁荣。在整个九十年代,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美国社会讨论最为广泛的话题,“新经济”鼓吹者宣称经济周期就此消失,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将一直高速增长下去,自由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进  相似文献   

4.
一、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资源误区。作为一个地方领导,在思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时,首先要清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个误区,即将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不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自然资源缺乏而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国外情况来看,东亚“四小龙”都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但他们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出口导向的战略,实现了资源转换和经济发展,而不少非洲国家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体制和合适的战略,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主要依靠外地输入,但是全国到处都有广东的食品。而在不少产粮地区,食品工业都非常落后,西部地区到处是煤炭、石油、食盐等,但相当大部分的化工产品都依靠东部供应,在有的地区经济落后,不仅主些产品不能生产,而且不能消费,就是说,不仅缺乏生产能力,而且缺乏消费能力,因为工业落后,没有市场。特别是这些年来,资源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所以,主要依靠资源的发展,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发展战略,传统社会经济中最根本的关系是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经济发展受人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制约,但现代社会经济是资本经济、是知识经济。资本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劳动积累和资本化,而在知识经济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知识的积累和资本化。所以,资源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因此,要确立一个“大资源观”,不仅要看到自然资源,更要看到人力资源,还有区位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甚至“关系”也是资源,凡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都可以当做资源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所有法国人乃至全欧洲都在担心,2005年10月27日爆发的这场骚乱会不会使得好不容易获得了一点“加速度”的法国经济重新陷入低迷?作为欧元区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经济在未来的表现无疑将影响整个欧元区经济。经济“加速度”遭遇骚乱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集萃     
《证券导刊》2011,(33):12-12
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 【摘要】:“资源诅咒”这一命题最早出现于Auty(1993)的文献,其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在此之前,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然资源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地区是以资源型城市为中心并包含资源型城市而辐射出来的经济区域,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职能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城市。基于核心经济的影响力和区域经济的联动性,资源型地区与资源型城市在历史发展路径、产业结构现状、金融需求特点上具有本质的类同。目前我国有120余个以煤矿、有色金属、林业等产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地区,由于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失业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社会发展而必须实现经济转型。伊春是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她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森林覆盖率82%,林业施业面积400万公顷,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美誉。伊春“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林木资源已近枯竭,2005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林业唯一资源型城市经...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也可能存在“资源诅咒”,造成经济的长期停滞。态文通过对煤炭资源禀赋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规避“资源诅咒”陷阱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理论和实证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抑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这不仅弱化了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造成了恶性循环。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外溢性,能够有效弥补资源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关系并非是“互补性资产”而是一种“互斥性资产”,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具体影响仅体现弥补作用上,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自然资源的使用偏好,反而还加剧了资源依赖倾向,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政府环境管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机制进而降低资源依赖度,而且不同管制力度下数字经济的“绿色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要素间替代关系,资源与其余要素间相对价格又是影响要素间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资源价格的提升可以将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互斥性资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资产”关系,进而打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而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井华 《国际融资》2005,(3):29-30
吴敬琏曾提出:中国的改革不但要回答“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还要回答“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土地和自然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都应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而且这些市场的游戏规则应当清晰透明,政府的行为和私人行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约束,或者说应该实行法治的市场经济。”他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无论是主流经济学者,还是非主流经济学者。一般来讲,在重大经济问题上,如果没有吴敬琏的声音,似乎就是缺憾。前不久,在《财经》年度论坛上,他在主题演讲和答记者问中,回答了一些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西提出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M”型战略的提出,拓宽了广西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推动广西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为广西搭建了有效参与区域合作的战略平台,同时也为广西金融业务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保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无所顾忌的开发和对生态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应运而生的绿色经济成为了时代的潮流,2l世纪的经济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三农"经济的成功探索:广东"大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在经营发展中的做法为模式,探索发展“三农”经济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大力发展“三农”经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西部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差异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发展方向将千差万别。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农业、农村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情况,探索农业政策性金融如何支持西部贫困山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凭证式国债发行出现了“脱销”与“滞销”并存的奇怪现象。对此,我们在吉林省辽源市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凡 《理财》2007,(7):74-74
在热情似火的夏季,气温36℃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基础上,每升高1℃,每户每天的防暑支出一般会增加1元钱以上。于是,有经济头脑的人便纷纷在高温天气中寻觅商机,各显神通地在“降温”的细节中发掘“夏日经济”。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特性和公共特性,经济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商品价值,可用于交换;公共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社会价值。为此,在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依此来界定其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构成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产权体系,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其功能。在所有权集中于国家或集体的条件下,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制度安排更为关键,它们决定着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流动性,决定着其配置的效率,决定着可再生自然资源公共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徐宏 《浙江金融》2007,(2):19-20
近年来,在分析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信贷供给的“有效性”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众所周知,经济学讨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即“效率”,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从这一角度看,信贷供给的“有效性”与“效率”密切相关,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经济层面出发,就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有效性”问题提出若干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