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冰  金戈 《北方经济》2006,(18):31-33
特色产业群构成了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产业基础,其中聚集的中小外贸企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其独特的经营特点往往导致经营短期、发展缓慢,甚至破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群内企业的发展步伐.本文从浙江省产业群内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出发,结合它们在推动群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小断推进,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在市域以外包括省外、国外承包或租贷经营的土地(水面)有120多万亩,外建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外设农产品销售窗口716个。农业“走出去”的特点:一是经营主体数量多。全市“走出去”经营农业的企业有118家,农户有1.2万多户。二是分布区域广。全市“走出去”的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本省的杭州、  相似文献   

3.
张海英 《中国经贸》2012,(17):53-53
相对一些持着对陌生海外市场和买家的担心及疑虑而谨慎“走出去”的中小微型企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也有不少大型的公司或集团客户,这类客户拥有较大的买家群,  相似文献   

4.
《开放潮》2004,(8):22-22
近年来,福建省加大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工作力度,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鼓励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构筑便捷通道,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省企业跨国经营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空间。在这之中.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营销思想.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6.
刘拓 《中国经贸》2011,(24):17-17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又元 《开放潮》2002,(1):49-50
厦华公司算是国内比较早“走出去”的企业,自1985年成立初始她就踏上了跨国经营的征程。16年来,厦华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经营经验,对众多还挤在国门口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或许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厦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厦华集团新闻发言人苏再泉先生。“走出去”海阔天空以彩电为核心产业的厦华公司所在行业是一个高竞争的行业,这些年来国内的彩电价格大战可谓硝烟不断,洋品牌长驱直入,占领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彩电业何去何从?厦华公司的经营领导班子始终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以争夺世界市场来缓解国内…  相似文献   

8.
关利欣 《中国经贸》2011,(17):64-65
我国商贸企业“走出去”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形成紧密的衔接。因此,我国商贸企业亟需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商贸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我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国确立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找发展机遇。截止到2003年6月底.我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非金融企业7178家.协议投资总额150亿美元。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外投资初具规模。加入WTO后.我国融人世界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对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缺乏世界级企业、  相似文献   

10.
张汉东 《浙江经济》2011,(10):20-22
浙江企业“走出去”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推动境外投资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输出过剩产能与跨国经营布局相结合,坚持市场拓展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实行跨国经营时.始终面临“水土服不服”的问题,在这方面世界不少知名企业,创出了许多方法,尤其本土化之道特别有效。探寻他们成功的秘诀,有助于加入WT0后.纷纷“走出去”的我国更多的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企业”走出去”是走向天堂.有人说企业“走出去”是跌向地狱。其实,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发展的”蜕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渗透,世界各国的企业在技术、成本、效益等方面开始用全球化的眼光去判断,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杨涛 《中国经贸》2011,(11):44-45
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也是“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其中,强调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政策来支持“走出去”,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金融政策在支持“走出去”方面却一直进展缓慢,已经不适应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化的需要。进入2011年,中国政府已经逐渐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金融改革的方向,其中通过建立完备的金融政策体系来支持企业“走出去”,也将逐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外贸企业一直是江苏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为江苏省扩大出口、推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九五”以后,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负担沉重,陷入困境,改革成了企业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相似文献   

16.
推进跨国经营是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抉择。本文就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产业、地域及主体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正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很多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在对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2010,(15):20-21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多双边互利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但总体来看“走出去”的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中国上一轮开放是以引进来为重心的话,则新一轮开放的特点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地走出去呢?就这个问题记采访了较早研究企业走出去战略.并为此获得首届“安子介国际经贸研究奖”与“国家最高决策咨询奖”的暨南大学特区研究所代明博士。  相似文献   

20.
中小外贸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给国家创造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小外贸企业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住,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融资渠道并不顺畅。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困境。文章通过论述目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现状,从多层面分析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各种原因,最后对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推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