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数量型并重转型,当前我国急需尽快培育有效的基准利率,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构建的基准利率,必须是个包含长短期利率的组合基准利率体系;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的要素,但是在基准利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们可以7天回购作为政策利率、以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应加快完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培育shibor的基准性。 相似文献
2.
3.
4.
货币政策框架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准则,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根本性看法.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这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美联储和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最新变化,并分析了两者异同.建议我国借鉴其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OECD国家及中国的对比研究显示,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存在一系列弊端,需要从利率体制、汇率体制和通胀目标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否则将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海南金融》2012,(12):4-11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对货币政策调控有着深远的影响,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不仅需要考虑银行信贷规模,而且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资本市场融资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趋势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社会融资规模的引入将会给货币政策框架带来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对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政策的分析也比较散乱。为此,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首先阐明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涵义,其次,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政策的实施框架及其特征,最后对政策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货币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政策规则、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等主要情况,重点描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可供借鉴的特点和需要关注的难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对于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政策的分析也比较散乱。为此,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信托银行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开启了回归信托本源的转型历程。作为日本信托业排名第一的三井住友信托集团经历了初步转型期(1999~2002)、内生增长期(2003~2010)和外延拓展期(2011~至今),通过二十余年的兼并重组、资产运用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并购与合作,成功实现收入结构转变,形成以信托相关的手续费业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资产运用规模位列亚洲第一。日本信托银行转型历程对中国信托业转型的启示有:1.快速弥补资产端的空缺,稳定客户基础、保证客户资产留存是转型之初的关键策略;2.“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同步推进,“两条腿走路”更有利于稳步推进业务转型;3.“内生增长+外延拓展”更易于把握资管业务机遇。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引入非常规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框架面临进一步转型压力。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包括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渐失效、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正在调整、央行自主性面临挑战、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大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