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从时间维度的视角审视,秦汉400余年间的区域农业开发在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其开发之目的,大致呈现出政治、军事色彩逐渐减轻,而经济、文化意味渐趋浓郁的变化态势;其开发之重点区域,呈现出由西北而东南的转移;开发之主体,则表现为渐次下移的特点。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差异,是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北宋以前汉中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部分,运用历史文献与近年来考古发现资料,考察、论述了先秦至隋唐汉中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主要对北宋以前汉中地区的土地开发、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水利兴修等作了重点探索。本文认为先秦王隋唐时期汉中地区农开发虽历程缓慢、曲折,但古代先民们还是充分利用了汉中盆地良好的农业地理条件,较早的农业开发使汉中地区在战国、秦汉时期即成为西北著名产粮区,并对秦汉王朝的确立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唐代开始的“畲田”经济拉开了秦巴山区山地农业开发的序幕。由于汉中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加之常受战争、流民及周边氏、羌等少数民族的冲击,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渔猎、采集经济在北宋以前一直在农业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
马强 《中国农史》1999,18(2):29-37
本文分三部分,运用历史文献与近年来考古发现资料,考察、论述了先秦至隋唐汉中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主要对北宋以前汉中地区的土地开发、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水利兴修等作了重点探索,本文认为先秦至隋唐时期汉中地区农开发虽历程缓慢、曲折、但古代先民们还是充分利用了汉中盆地良好的农业地理条件,较早的农业开发使汉中地区在旧中国、秦汉时期即成为西北著名产粮区,并对秦汉王朝的确立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唐代开始的“畲田”经济拉开了秦巴山区山地农业开发的序幕,由于汉中环境较为封闭,加之常受战争、流民及周边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冲击,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渔猎、采集经济在北宋以前一直在农业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垦经济》2001,(1):48-48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及农业综合开发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的转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需要作相应调整,现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比例作如下规定:一、关于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奖金配套比例根据地方财力状况,适当提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财政资金配套比例,适当调减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提高到1∶12;北京、天津、上海及大连、宁波、青岛…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定量估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全国面板数据模型和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六大区域的地区模型,并重点关注了云贵川、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的情况。结果显示,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的产出弹性在省份间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和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产出弹性较大。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适当向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倾斜,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相似文献   

6.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有发达的农业——福建、广东两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丁力陈良彪为了研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前一时期,我们调查了福建省的厦门、漳州两市和广东省的潮州、汕头、佛山、深圳四市所属的县乡,与有关的十多个部门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常熟市农业资源的实际出发,从改造中低产田、复耕零星废弃地、开垦长江滩地、开发庭园农业、开发湖泊河沟、开发杂草资源、开发饲料资源及发展棉田套作等8个方面的途径,评价了农业开发潜力,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开发是大有可为的。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较为发达,乡镇企业发展重点应该立足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加工,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其主攻方向。其客观依据主要是:乡镇企业大多是从农业延伸的企业。乡镇企业最初是从农业积累起家的,在其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也许可以与国有大企业、合资企业在机械、电子等领域试比高低,抢占市场。但更多的还是扬己所长,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加工,来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中部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其突破口在于对初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转化为市场畅销的商品,使农民享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平均利润,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和比较效益,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待开发的农业新领域—城市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待开发的农业新领域──城市农业胡传铃所谓城市农业,概括地讲,就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和优越条件来发展农业的一种探索。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把城市农业的开发与建设列入现代大都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部份;目前在我国这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河南地区的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面临的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一个农业和人口的大省,新形势下的建设目标,向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系统介绍了河南农村的人力资源现状,在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改善河南现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一个土地幅员广阔、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资源开发较晚、农业生产潜力很大的地区。这一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和东南沿海发达的地方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一、开发的基本方针 历史的发展表明,河西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巨大潜力,虽然地处荒漠的戈壁滩中,农业生产条件又十分落后,但祁连山的冰川已为河西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大流域大绿洲,小流域小绿洲、沙漠之中有绿洲。”反映了这里灌溉农业的发达。但由于历代政治、地理等因素,到解放时河西地区农业仍然处于待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地处太湖之滨、属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吴县,从1979年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以来,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情况与作用 1980~1988年全县水面与山丘开发利用规模已达17.41万亩,人均0.174亩,其中1980~1985年开发14.68万亩,占84.32%;1986~1988年开发2.73万亩,占15.68%。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同志对本文的批示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发达地区要建设发达的农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农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上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加强农业,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和城乡配套改革,加快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农业的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上海的路子和经验,值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小、产业空间聚集等优势并未在其他地区具有共性,倚重文化资源而自发形成的乡村产业正逐渐形成规模。产业化开发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文章以产业集群的视角梳理了小城镇的历时特征的,分析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阶段性路径,结合河南省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提出了以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中原版特色小镇的设想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河南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祖辉等在《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期撰文提出,在市场日益开放和买方市场形成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民的竞争能力面临挑战。首先,这些地区普遍人多地少,而且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依然兼营农业,使得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其次,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劳动力就业机会成本高,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不强。如果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品种、结构类同于内地,它们肯定竞争不过不发达地区的农业;但如果品种结构、技术水平均比不发达地区高出一筹,搞所谓高效农业、出口农业,其竞争力还是有潜可挖的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民的竞争能力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朝阳市渔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内陆渔业对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经济、粮食安全、解决就业和丰富市场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经济实力、市场发育、科技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的欠发达地区,它的作用还未被完全发挥出来.本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辽宁省朝阳市渔业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发现了一些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从积极筹措开发资金、发挥水产科技先导作用、调整养殖方式和转变渔民的生产经营观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秦汉农田道路往往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法律形式保证其确定不移。农田道路除多作为田界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作为农人耕作的通道,同时,畅通发达的农田道路也是秦汉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的重要条件。农田道路与农户运输能力相结合,构成农田运输的基础。农田运输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进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施肥、收获、储藏等方面对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意义十分显著。秦汉农田运输除体现为农业生产过程的直接组成部分而外,同时又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通过农田运输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形,也有助于分析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特征。秦汉农田道路与农田运输的状况不仅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受到生产关系形态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汉农业之发达、技术之高明已为众家所论。牛耕之推广,铁器之使用,乃至代田区田之发明,皆证明传统精耕细作体系之初成,中原诸郡之农耕技术堪为其代表。然细考文献之记载与出土之铁器可知,精耕细作技术在中原诸郡的农业生产中并非唯一选择,其原因与表现皆非常复杂。本文认为,汉代中原诸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各不相同,经济与技术发展颇不平衡,因此其地旱作与稻作、牛耕与耒耜、精耕与粗放并存,交错发展,致使各地存在多样的技术组合并有复杂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