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宗萍 《新智慧》2005,(2):19-20
跨国公司资本预算是指经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东道国环境,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对可供选择的各项国际投资项目的收益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其所需资金进行筹措的过程。跨国公司资本预算体系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演变:一个资本扩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绩效评价机制的背景理论很多,大体上经历了从委托代理理论到完全契约理论再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过程。这些理论在发展中内在的存在一个一致的演变逻辑。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可以使用“资本扩展-激励制约”这个框架来分析这些理论演变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史宗飞 《新智慧》2005,(8):11-1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依赖于其存在的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它们也将随之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是随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从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到发达的资本市场,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占有重要一席,财务管理目标从利润晶大化发展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乃至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责任的增强,企业利益相关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相关利益均衡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管理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拥有的各种资源,还必将与自身经营活动相关的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监控经营资本,资金流向,准确反映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场。为此,企业开始重新组织管理机构,改进管理模式,换句话说,企业管理开始步入战略管理阶段。因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站在长远战略目标服务的高度组织和开展活动,实现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发展演变中起着支配作用的资本逻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增殖模式:一种是只顾眼前增殖不顾长远后果的非理性模式,另一种是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着眼于可持续增殖的理性模式。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初,非理性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资本逻辑的理性模式逐渐显现,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资本逻辑的这两种模式的交互作用下,资本主义逐渐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掀起了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和产业资源优化的并购浪潮。由于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在并购等资产交易活动中,企业应把并购、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紧密地联系起来,审慎处理三者间的关系,在发挥最大并购协同效应的同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理念的形成与嬗变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理念有本质上的差异,有财务资本主导下的成本理念、政治权力主导下的政绩理念与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人本理念,并形成一个有内在历史逻辑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资本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资本“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矛盾的命题,仍然可以有效地解释当代发展的逻辑和现实。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力量,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资本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一命题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干预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当代发展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杠杆利益),对我国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MM定理诞生以来,理论界对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后随着不对称信息理论、企业前沿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资本结构理论与之交融发展,呈现为蓬勃、庞杂的理论演变态势。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变历程表明:合理的资本结构是提高公司价值的内在基础,完善的市场环境是提高公司价值的外部条件;全面、准确地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必须将股权和债权结合起来,同时考察公司现有资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搞好资本运营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运营的目的是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使资本更有效率,并能不断地实现资本扩张;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为此,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转变“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流动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观念,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同时实行政资分离.逐步建立和完善独立于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白明  张晖 《新智慧》2004,(9A):47-48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逐渐取代实物资本而成为现代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对知识资本进行计量有助于更好地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计量方法。然而,不同计量方法不仅体现出具有差异的知识资本内涵,同时,计量的运算逻辑也各不相同。本拟从知识资本内涵的界定和计量方法的运算逻辑两个方面对目前已提出的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种计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称之为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的发展依靠三大资本,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其认为这三大资本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为此,其提出经济增长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也就是说,从原来主要通过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我们对此做了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国际资本”。  相似文献   

14.
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扩张与发展的社会关系动力,二是由资本扩张悖论所产生的阻力,由此构成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具有资本的三大层次上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资本逻辑的本质形态——物质生产层次的资本逻辑的物化形态;二是市场交换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货币形态;三是资产证券化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虚拟形态。  相似文献   

15.
杨成炎 《新智慧》2004,(8B):11-12
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一目标是在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时企业的特征是私人筹资、独资经营,企业的业主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单个业主经营的直接动机是增加个人财富,这显然可以通过增加利润来满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利润转化为资本,因而“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简单协作、分工协作以及机器体系的工厂制度等古典企业组织形式内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专业化知识.当企业内生知识外化为代表着特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的物质资本时,赋予了物质资本所有者取得企业内部权力的合理性.因此,构建"分工、知识、资本" 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和分析框架,可以对从手工工场制度到工厂制度的古典企业内部权力现象及其演变做出合理解释,从而彰显了基于分工来分析企业权力内生性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财务的本质是资本经营,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又使资本要素的范畴不断扩大,传统的、单纯强调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管理目标范围过于狭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资本经营能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永无满足地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存在逻辑。由于资本逻辑的存在和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悖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方面,人们看到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原则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看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另一方面,人们还时时感到了现代社会的深刻危机:两极分化、霸权主义、恐怖袭击、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提出和确立,既是超越资本逻辑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所在。资本逻辑转向以人为本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创新和最大亮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资本逻辑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资本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其逻辑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基础,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意识形态";作为资本宗教性质集中表达的资本拜物教,催生财富幻象化,引发资本的自反性并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于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洞察,马克思运用经济哲学的方法,系统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悖谬性质,并深刻地揭示资本世界自我否定和自我瓦解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对于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