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既有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又有新新贸易理论基础的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6~2009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平均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农产品内部结构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成本较低,下降幅度也较大。在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低于中国与东盟、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在行业比较中,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成本高于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成本。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阻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探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率问题,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进行分类研究和动态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999年前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变化存在显著差异。1999年前,总体上农业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与债务融资杠杆比率显著正相关;1999年后,其代理成本随杠杆比率增加幅度有递减趋势,弹性逐渐变小。从结构分析来看,农业类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变化主要源于国有控股公司代理费用变化所致,而社会控股公司的代理成本稳中趋降,且弹性较小,由此说明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管效应日益发挥作用,但西方的杠杆治理在中国仍失效。2005年后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可能源于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的制度障碍,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减小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2-2017年HS-6位农产品贸易数据,测度中国与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及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并运用企业异质性理论模型检验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不断下降。(2)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3)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表现为双边可变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均有抑制作用;双边固定贸易成本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具有负向影响;双边可变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的阻碍作用大于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集约边际的阻碍作用。为此,本文就如何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扩展边际在农产品出口中的贡献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贸易成本研究一直是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且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贸易关税壁垒、地理距离、贸易协定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文章从贸易国视角出发,利用中国15个林产品贸易伙伴国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和贸易成本测度公式,分别对贸易国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和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进行测度,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样本区间内,15个贸易伙伴国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能够显著降低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且对中国四种不同林产品的出口贸易成本降低均存在显著性。(3)综合来看,相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数字新基建对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影响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中国林产品贸易便利化,进而推动中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共商共建林产品进出口数字贸易平台、严格执行林产品国际认证标准和牵头构建农林类贸易协定组织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试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达13年之久,终于在1999年11月15日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大障碍——美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使得中国有可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条款概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称WTO)后,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都必须严格遵守WTO的规则,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条款包括了世界上主要的粮农产品,从1995年1月1日生效。主要内容为:(一)市场准入。由于各国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所以基本条款从“削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世界八区域两部门CGE模型,并利用2002年和2010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了贸易成本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2)贸易成本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该效应在中国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的表现较为明显;(3)贸易成本主要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而对第三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不大;(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成本下降至运输成本对中国区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5.79%和39.87%;(5)农产品对外贸易成本下降扩大了农产品贸易逆差,区际农产品贸易成本下降则缩小了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从边境效应的角度检验了贸易壁垒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7年,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下降了49.6%,贸易壁垒下降带来的进口贸易的增长高于出口贸易的增长。除西北地区外,中国其他七个地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贸易壁垒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贸易壁垒的下降使得沿海地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及出口贸易的增长超过内陆地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对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长快于国内其他地区。本文的模拟方案表明: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的变动增加了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而贸易成本的下降显著降低了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但近年来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贸易成本是直接衡量贸易阻碍的指标,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使用特定产业贸易成本模型,利用不同的替代弹性来表示产品间差异,对2000-2009年中日间8种农产品的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这8种产品的贸易成本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整体上较高;且对于同种类产品,其贸易成本在这10年中的波动也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淡水养殖生产中各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的比较,探讨了我国水产养殖生产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成本逐年上升,年收益率则表现为波动下降的趋势;我国水产养殖苗种成本、鱼药成本、饲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均呈现增长趋势,而销售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则为下降趋势;但从各成本构成要素占总成本的比重来看,苗种费用、饲料费用和鱼药费用的比重基本稳定,人工费用比重增长明显,而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比重则为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减碳增汇的时空空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2001—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了81.10%且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农业碳补偿率上升了114.19%且区域差异呈拉大趋势,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始终是减碳工作的主要阻力;分阶段来看,农业碳排放强度始终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先升后降,农业碳补偿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农业减排固破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且行稳致远;从差异贡献度来看,组内差距是当前中国碳排与破汇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对碳排差异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对碳汇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在影响因素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因素以及环境规制的生态治理因素是影响农业碳排和碳汇的共同因子,且农业碳补偿率指标表现更为敏感。由此,为推进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有必要加快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进程,重视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不断加强区域空间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及生态治理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把制度距离和贸易成本引入贸易无效率项,对2009-2017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进口效率综合评估,解释了中国从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粮食进口效率,充分挖掘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存在效率损失,其中制度距离、粮食贸易成本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变动趋势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效率水平呈现正的时变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加入WTO以来中日贸易发展态势 (一)加入WTO以来中日贸易情况。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以后,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相反,中国(含香港)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但中日双方相互之间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政冷经热,是中日关系的真实写照。虽然双方的政治环境近几年波动性地持续走低,双边贸易总额仍在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3.
1981~200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波及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81~200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品价格上涨乃至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全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在1981年将会导致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0.40%,而在2000年,这一影响程度下降为0.195%。经过2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产品价格对全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程度降低了约一半。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各个产业的影响程度来看,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等农业关联产业所受影响最大,但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分析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描述其影响因素,并预测2016~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方法]运用农业碳排放估算方式计算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经济发展方面,如单位农业能源消耗、农业人口人均GDP等表征指标。农业科研人员数量对碳排放量减少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2016~2030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会持续缓步下降趋势。[结论]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预测2016~2030年间将呈持续缓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 ,中国的猪肉出口量开始下降 ,进口量逐渐上升。从贸易结构来看 ,中国猪肉的出口以活猪为主 ,鲜、冷、冻猪肉次之 ,再次为猪肉制品和猪杂碎 ;同时 ,鲜、冷、冻猪肉和猪杂碎是主要的进口产品。经测算 ,90年代以来 ,中国猪肉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加入WTO后 ,中国目前的猪肉生产所具有的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很可能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针对这一情况 ,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一、我国猪肉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猪肉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998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 42 2 …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间的合作和交流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中国就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贸易额还在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由于中非间各种资源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中非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尤其是农业资源,中非间互补性极强,合作的前景相当广阔。本文针对目前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水产品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从中国水产品贸易总额、贸易伙伴、贸易商品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1998-2016年间中国水产品贸易格局,引入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水产品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品贸易总额稳定提升,且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水产品贸易伙伴以发达经济体为主,新兴经济体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受资源禀赋、市场距离、保鲜技术等因素影响,中国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贸易商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贸易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据此,提出应优化调整水产品贸易市场和商品结构以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盟是重要贸易伙伴,伴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本文利用学术界最新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5-2009年中国向东盟出口农产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盟农产品关税税率的下降导致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关税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向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大...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农贸     
韩国农产品贸易概况20世纪70到90年代,以贸易为主导的工业化发展将韩国从一个经济贫困国转变为世界第12大经济强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60年的40%降至2000年的4%;农业劳动力比例低,1970-2000年间,韩国的总人口增长了  相似文献   

20.
韩亚琼  耿子文  韩钰 《山西农经》2022,(23):153-156
我国农业现代化即将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引导农业现代化建设步入新征程、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熵值法对2000—2020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与分类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地区来看,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苏中、苏北地区高。江苏省要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仍需继续保持农业投入与产出优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扶持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