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摧残和压迫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其手段有殴打、捆邦、凌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及性虐待等,受害对象绝大多数为妇女.本文试就家庭暴力涵义、特征、类型、成因、危害、建议及对策等方面谈一些拙见.以期人们从社会、心理、法律各层面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给予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静  孟继臣 《活力》2012,(16):77-77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本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家庭暴力的原因、危害、预防对策。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方案。侧重于如何从新的《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中作出有效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孟俊秋 《活力》2014,(9):30-30
从法律角度讲,家庭暴力是由行为人以不法行为直接针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并且,这种暴力行为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后果。但是,当前除以施暴形式表现出来的家庭暴力行为外,还有一种被称之为“冷暴力”的家庭暴力形式逐渐显现,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常见的、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与我们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显的及不协调背道而驰。2000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刘辉 《乡镇企业科技》2009,(28):153-154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常见的、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与我们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显的及不协调背道而驰。2000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一家庭暴力的界定所谓家庭暴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对家庭成员实施侵害,损害其人身权利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根据家庭暴力行为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夫妻暴力、父母子女之间的暴力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狭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暴力,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暴力或胁迫、侮辱等手段,侵害另一方的人身权利,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我国现行立法对家庭暴力做出了界定:《婚姻  相似文献   

7.
杜美香 《活力》2011,(20):91-93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它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所以,预防家庭暴力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中"家庭暴力"的概念予以明确.按照该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的健康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然而家庭暴力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本文从历史、社会、法律以及教育的方面都与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家庭暴力的对策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为在实践中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重视,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未成年人福利立法,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到目前还没有被纳入系统的法律制度之中。一些法律法规虽然针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然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2.
孟祥荣 《活力》2014,(9):31-31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为在实践中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重视,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未成年人福利立法,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到目前还没有被纳入系统的法律制度之中。现行法律法规虽然针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然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其内涵在比较法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作为全球化公害,家庭暴力有着各种诱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传统社会文化因素的浸染与熏陶,体现的是权力控制本质。人权主流化意识的觉醒是规制家庭暴力的内在动力,"妇女人权"和"社会性别"观念是规制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重要依据。规制家庭暴力,制定性别公正的法律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邓红 《活力》2011,(5):101-101,103
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崇尚强权文化,对家庭暴力的纵容文化、对家庭暴力的宽容或者漠视文化,这些文化的不良作用,是家庭暴力得以发生和继续发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的研究,探讨控制家庭暴力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崇尚强权文化,对家庭暴力的纵容文化、对家庭暴力的宽容或者漠视文化,这些文化的不良作用,是家庭暴力得以发生和继续发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的研究,探讨控制家庭暴力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使用各种强暴手段对家庭中的成员进行人身方面的伤害、折磨、摧残等行为。家庭暴力所使用的手段一般表现为殴打、捆绑、凌辱、性虐待、限制人身自由等,受害者多为女性、儿童与老人这些弱势群体。妇联和法律援助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家庭暴力手段越来越残  相似文献   

17.
刘雪颖 《活力》2003,(10):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该条确定了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经过修改后的婚姻法的一大亮点,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依据,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意义甚大。但是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就该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家庭暴力立法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有的地方推出当地遏制家庭暴力的法规。而出台全国性的、可操作性法规,则一直面临不少的障碍.难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数据》1996,(10)
家庭暴力现象透视──关于家庭暴力的调查报告雷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既是妇女社会地位的构成要素,又是妇女在社会中整体地位的缩影。因此,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地位平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考察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但遗憾的是,在...  相似文献   

20.
肖丹桂 《企业导报》2012,(18):254-255
随着社会对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关注度的提升,家庭暴力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在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暴力却与之极不协调。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家庭暴力,在现行立法精神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应对目前家庭暴力不断发生的紧迫形势,对于推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立法,预防家庭暴力,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家庭,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