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指导,立足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定性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引入就业弹性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后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结合云南省产业调整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调整对策建议,即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调优第一产业为基础;以加快云南特色新型工业化,调强第二产业为主力;以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调快第三产为方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分析了1979-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变动轨迹,认为中国就业弹性持续走低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关,同时也受资本深化、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就业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就业政策的有效性,中国就业政策取向应该向就业弹性较大的领域倾斜.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就业弹性仍有提升的空间.为此,本文提出了降低宏观税负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税收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范围;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第二产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或创造型产业转变,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性技术,加大对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工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民生改善与就业改善.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最佳途径,使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过渡,这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状况,从不同产业出发,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民生改善的意义,论述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就业从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孙锐  赵坤 《技术经济》2008,27(10):48-52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会造成一些产业就业人员的减少 ,同时也会扩展其它行业的发展 ,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指出我国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吸收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 ,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业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健康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存在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矛盾加大、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促进第二产业的强劲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新创业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等措施,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与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施刚 《时代经贸》2017,(24):77-78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南通市2004年-2015年间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进行模型拟合与测算,分析12年间三次产业吸收劳动能力的变化,希望能为今后南通产业结构调整中失岗失业人员就业促进的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乌鲁木齐市房地产业长期变动对就业影响的统计描述,说明房地产业投资和产值对就业贡献是正向相关的,进一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房地产业相关数据对就业的贡献性分析验证。为政府制定房地产业调控提供量化数据,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障就业的稳定。指出在房地产业去库存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服务方式创新也可增加对就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