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私有财产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宪政精神的法理表现。税收体现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一种隐形契约,公民通过对税权的控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从宪政的角度,税是权利和权力博弈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金香爱 《经济经纬》2004,2(6):150-152
我国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首次对纳税人权利作出了较为集中、明确、充分的规定,但与发达的民主宪政国家法律中纳税人权利清单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所体现的理念、柔性和人权精神以及周到体贴等方面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本质差别在于:前者只是限于规定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纳税人的一般性权利,而后者是从宪政和主权在民的角度来配置纳税人的权利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纳税人权利问题逐渐受到税法学者乃至纳税人的普遍关注。从税收执法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税收执法中中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完善中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具体建议,以期对中国纳税人权利保障有关问题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海涛 《经济论坛》2006,(8):133-134
一、纳税人权利概念的界定及特征(一)纳税人权利的概念关于纳税人权利,学界的表述不尽一致。有的认为,纳税人权利即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是指纳税人享有以宪法为基础,仅在税款的征收与使用符合宪法规定的原则的条件下,才具有承担纳税义务的权利。有的学者认为,纳税人权利即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应当得到的法律对其利益的确认、保障和尊重。有的学者认为,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可从四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它由法律所规定;二是它必须受到法律保护;三是它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相联结;四是它与义务密切联系。还有的学者认为,纳税人权利,可以从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5.
宪政:现代税制之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光 《现代财经》2005,25(1):3-13
宪法是税收法律之源,是反映人民共同意志的民主立法,也是保障纳税人利益不受侵犯的自由之法,宪政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构架是决定我国未来税制改革方向的根本性因素;宪法所伸张的正义、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在各种税收专门法中必须得到充分和准确的体现。确立保障生存权、有支付能力、公平税负、量力负担和便利等符合宪法原理的税收原则或总政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现代税收应是从纳税者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构造的概念,即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人,以履行纳税义务作为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为前提,依照遵从宪法所制定的税收法律为依据,承担物质性的给付义务,从而使国家得以具备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需要的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人权利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可以从法理的角度——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来分析,还可以从公共财政等角度等认识,殊途同归——保护纳税人权利是任何一个民主国家应尽的义务。但是对于涉及面广泛的纳税人权利,仅仅依靠某个规定或者某个思想是无法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均衡机制,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人,只有依靠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使得纳税人和国家、纳税人和征纳机关、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存在的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误解和对纳税人权利的轻视,已经对国家的税收工作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明晰税收法律关系入手研究纳税人权利。而撰写本文旨在研究清楚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确定主体之间的地位和权利内容,明确纳税人权利,进而提出对纳税人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忽视其权利的观念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然而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纳税人的权利保护问题逐渐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拟从纳税人权利的内容和保护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当前的保护现状,提出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凌瑾 《时代经贸》2012,(20):42-42,44
近年来,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已成为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环节。《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第一次明确列举了纳税人拥有的14项权利与10项义务,也把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从财务角度理解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意识,从而避免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当代经济》2008,(11):3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纳税人的16项权利。我国纳税人的部分权利不能行使,折射出我国纳税人权利的特点.即狭义性、初级性、不公平性及隐藏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不仅存在于雇佣双方之间,也存在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包括税收征纳主体之间。税收心理契约至少存在两个层次:一是纳税人和用税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二是纳税人和征税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中西方正是在这两个层次上的心理契约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在税收文化上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纳税人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纳税人权利保护及其救济途径备受关注。然而无救济即无权利,基于税务纠纷案件频发的现实,应突破当前纳税争议解决困境,减少税务争讼诉累,重铸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值此《税收征管法》修法之际,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纳税人保护理念,擎征纳双方利益平衡之原则,实现纳税人自由选择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诉讼,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及救济保障水平,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唤醒纳税人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忠 《经济师》2006,(1):249-250
只有唤醒纳税人意识,在培养纳税人权利意识的过程中,才可能形成真正的纳税意识。纳税人意识从低到高,依次由权利意识、主权意识、平等意识、诉讼意识、参政意识五个层次构成,而这五个层次的背面就是程度不同、依次递进的纳税意识。因此,培养纳税人自觉的纳税人意识,就要研究纳税人的各种税感受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潜意识,通过生动的现代税收理论宣传,唤醒纳税人意识,使其为自身利益、地位及其实现而努力奋斗而自觉纳税。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土地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土地收费法律制度。税收国家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类型,是指国家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的大方向是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基本宪政意蕴实质上就是纳税人权利的彰显以及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税收国家框架下,"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税收征纳实践中,纳税人和征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常常存在“错位”。纳税申报环节不仅存在纳税人权利“缺位”与征税人权利“越位”、纳税人义务“越位”与征税人义务“缺位”等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问题,而且存在纳税人权利“越位”与征税人权利“缺位”、纳税人义务“缺位”与征税人义务“越位”等危及征税人依法征税权的问题,导致一方权利侵犯另一方权利,或者一方义务转化为另一方义务。立足于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和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对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使其权利义务“归位”,成为规范税收法律关系、实现征纳和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法保障、行政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社会保障,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各发达国家在保护纳税人权利上的这些先进经验,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税法的核心价值应是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对等。但因居于最高位阶的宪政税收仅设定义务,进而导致现实中纳税人的维权意识淡薄或权利受损。因此,必须还原、补足属于纳税人的权利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行税收立法中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内容残缺、体系凌乱、效力低下.与强大的税收权力无法抗衡。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视角审视中国税收法律制度,探究其缺陷及成因,并寻求未来的立法构建之路:未来的税收立法中应当全面贯彻税收法定原则,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注重纳税人权利救济,以此实现纳税人权利全方位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民主财政,中国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就是民主财政机制的滞后。民主财政机制的建全和完善与否,关键要看政府和纳税人在财政制度变迁过程中是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中纳税人的作用尤为重要。纳税人权利意识的培养和保护是建立并完善民主财政的突破口,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角度对中国建国以来民主财政的建设进行回顾,并对进一步完善民主财政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