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创造了一个新的德育环境 ,为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文化精神 ,实现德育目标 ,提高德育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 ,校园的信息化也增加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拓展新的多媒体式德育途径 ,探索新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创造了一个新的德育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化精神,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校园的信息化也增加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拓展新的多媒体式德育途径,探索新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博雅教育的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贴近实际,不断探索德育方法,将教育主体性还给学生;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大力推行公民教育;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德育是德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是民主与法制进步发展的需要。把灌输理论与主体性德育模式相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坚持两者的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高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受育者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规,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德育应以人为本,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解惑传道与情感关怀的统一。现实高校德育仍存在着德育目的的工具化价值取向、德育过程的单向性、德育内容的片面性等"非人本"现象。高校人本德育的构建必须实现德育目的的人本回归、发挥人本德育"双主体性"作用、倡导师德育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长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德育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和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高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发挥其主体作用,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差异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及其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跨地区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域间文化差异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文章在对东北与苏州两地进行地域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两地的地域文化冲突及其对跨地域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实施跨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整合、重构,全方位改善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体体育学习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需要出发来探讨大学生主体性体育学习的理论结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大学生主体通过对象性体育活动习得体育的经验的过程。主体性体育学习系统由多种要素组成。从主体性规定出发,主体性体育学习促进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完整建构体育经验的过程,是要经过主体参与、主体创造、主体发展渐进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其中,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的统一,传道解惑与情感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本文基于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审视学校德育,并提出了德育工作的若干建议: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学会选择;回归生活世界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是对传统主体性的超越。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在师生平等的交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教育内容的确定性,为培养自我选择、自主判断同时又和谐统一的道德人格提供全新的视野,有利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所培养的学生质量。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专业之一,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更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制度建设的视角,从专业认知、学科定位、渠道沟通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了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合格的现代化公民,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德育的效果并不好。要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就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形成合力。学校的德育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德育的支柱。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其过程具有渐进性。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实践,也需要经常性的理论指导和正确引导。为使大学生接受连贯系统的道德教育,激发其道德追求,满足其道德需要,高校拓展道德教育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开设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课程,深化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理性认识;开设与大学生道德生活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全面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夯实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借助学生社团活动,开辟道德教育的实践空间;开办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开展"时事性"道德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政治代德育、以理想代德育、以道德代德育、以灌输代德育的种种偏差。本文作者在指出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同时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有机结合、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同时兼顾、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增强、主体性与社会化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德育过程的体现;高校德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高校德育要切实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地区高校“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它包括七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德、智、体、群、美、事、情,并通过正规教育课程、互通课程和非正规教育课程的教育实践来实现其七个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侧重于从心理入手,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对于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重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网络德育系统,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尚德思想内容丰富,和现代道德思想不但相激相荡,而且相辅相成.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理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自律精神,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自律意识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大学生的道德层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而朱熹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所以他的尚德思想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