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酒店业急速增长,需要一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以此建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1+2+3"模式,即贯彻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形成以"订单式培养和工学交替"为培养模式,完善以"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国际酒店业人才需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被学校和企业忽视的问题,由此提出关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建议,并探讨适合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特点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提升苏南酒店行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国际化人才是关键。文章在国际化人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南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酒店业国际化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即具有服务特定客源国的外语能力、丰富的苏南文化知识、生态文明和"绿色酒店"经营理念以及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能力。据此提出构建包括制定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苏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信息化综合酒店实训及创新创业体系等在内的酒店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学校,被誉为酒店经理人的摇篮。百余年的探索与积淀成就出其独特、富有成效的洛桑人才培养模式。现在,"洛桑模式"已成为世界酒店职业教育的标杆,其独特的治学理念、办学传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域化将“全球化”和“地域化”融合在一起,强调从全球化角度出发,同时立足和突出地域特点,从而使地域特色在全球得以传播和彰显.文章分析了全球地域化及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树立全球化与地域化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观;共同开发具有本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加强本地域特色语言及文化的传承;建立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等培养策略来深化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提升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酒店行业与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系统性沟通障碍,结果导致本省酒店人才流失严重。基于这一问题,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提出了以学校、政府部门、酒店企业、行业专家、酒店毕业生为主体的五方一体化沟通模式,模式中学校是主体,其他四方是沟通的客体。该模式有助于本省酒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市场定位,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我国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具体分析了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运用、课程改革思路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并从师资建设与管理、课程建设、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对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教育模式,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及用工企业的需求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更有利开展校企双方共同深度参与的人才订单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企业共同资助,联合培养,建立校内校外双课堂,实施学校企业双讲师、理论实践双结合等。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形成长效机制,总结订单培养的规律,将订单式人才培养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酒店企业输送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10多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以打造高星级酒店为主体的多层次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行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达到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企业和谐管理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和谐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确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均衡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是构建企业和谐管理制度的基本方式,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契约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之先河,明确提出了契约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将企业理解为一组合约的联结,主要研究企业的本质,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企业所有权或委托权的最优安排等问题。它突破了新古典框架下的企业“黑箱”模型,对现代企业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管理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及资金短缺等问题。必须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推进和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4.
问题导向的一致性决定马克思企业理论与西方主流企业理论之间总体具有异同性质.这种理论异祆同性质从"科斯难题"的破题入手,旨在申明:企业家团队的内部联结本质是企业本质的进一步发展;狭义视阈的技术和权威的企业分析框架应被进一步推进到广义视阈的技术、权威、合约的企业分析框架.立足于"联结本质"的历史演进的演绎和分析,从而确实可以增进企业本质的认识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形象力是企业赖以制胜的“杀手锏”,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核武器”。企业管理者应致力于构筑企业的形象力及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厂长经理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功能,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软件”开发,即在非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同时认识广东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注重面向企业中的外来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由企业集群构成的区位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概念,也是一个巨大的“产品”。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视为产品。在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人类在空间的不断流动、交通和信息的发达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促使区位市场营销趋势的增长。我国企业集群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难度。从整合营销的角度来提升企业集群的能力,却是发展企业集群的一条具有现实而长远意义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建设及其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已形成"三层次说"、"一本三涵"、CIS构建等五种企业文化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工业企业集团自身的特点,对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的内涵、生态理念、生态规划、清洁生产与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营销等理论等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指出:树立生态观念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前提,科学的生态规划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行动纲领,组织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重要途径,开展绿色营销是工业企业集团实施生态工程的归宿。还运用生态工程理论对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产生的争议不断,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能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选取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有利于企业创新,并且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都有提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可以通过“内部金融市场”机制、“监督效应”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而“掏空效应”机制则会抑制企业创新,三种作用机制中“监督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