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信息化的时代,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似乎互联网无所不能。事实上,这个无所不能中也包含了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它来实施危害我们人身、财产权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编织一张无比坚固的法律大网,使公民的网络隐私权不受侵害,同时也为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进而推动互联网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并对诸种侵权表现展开分析,介绍国际上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三种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对于我国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多,网民的隐私权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有来自网民的个人行为,有来自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也有来自网络监控的侵权行为。在现实中,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遭遇了技术、伦理和法律的困境。要更好地保护网络隐私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寻求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4.
将许诺销售规定为一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是2001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改专利法赋予专利权人的一项新权利。这一权利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对专利权加强保护的趋势,也是我国专利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之一。本从许诺销售权的界定及如何认定侵权行为,侵犯许诺销售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专利权人的这一权利更好地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邹芳 《企业家天地》2008,(3):169-170
隐私权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法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什么构成侵权,怎样化解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哪些信息哪些人物该受保护,又该怎样保护,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侵权债权人保护的实践和法律困难,并对如何更好地保护侵权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了探讨,认为设立“行业互保协会基金”、建立企业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修改相关立法、设立“优先担保权”制度是当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隐私权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让人深深地体会到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在明确网络隐私权含义的基础上,指出了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自己在网络中的隐私权的意识。另外,本文阐释了目前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体现及在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和侵权热”的产生、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不依新闻媒体的意愿所转移的,新闻媒体只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通过“正当防卫”,以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实施有效的“正当防卫”,一是注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无关,主动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二是一旦发生了新闻侵权,新闻媒全应积极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当的抗辨事由对抗新闻侵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变成了著作权保护争议的主要阵地,目前,相关法律对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及其他网络中介们的次要责任的规定还是模糊不清。本文结合最近著名的"海盗湾"案例讨论现有法律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金融隐私权是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信息而产生的隐私权。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较多侵犯金融消费者金融隐私权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隐私权保护理念落后及相关立法不完备。据此,可通过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自律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侵害商业秘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使得商业秘密的产生过程、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也使商业秘密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之中。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作一探讨 ,修改我国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 ,适应网络传输给商业秘密保护带来的新课题 ,促进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网络隐私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隐私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网络隐私泄露有九种可能方式,行业自律、立法保护以及技术保护等措施,是网络隐私保护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用经济规模的扩大,消费信用供给的形式多样化发展,信用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尤其是隐私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要解决信用消费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探寻适合我国实际的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模式和方法,填补我国当前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盲区。  相似文献   

15.
唐华琳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2):61-63,77
每一个自然人都有隐私,隐私权的自然需求得到法律的保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该文从隐私权的产生,相应的权利冲突及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阐述我国在制定民法典中明确列举隐私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无纸化等特征为网络隐私侵权提供了便利.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主体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网络隐私侵权加害行为的隐蔽性以及侵权损害结果认定的复杂性增加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难度.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隐私权采取的间接保护模式不能有力保护网络隐私权.有必要通过立法模式的选择、网络隐私权保护私法救济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死者发表权的行使既要从公益出发、鼓励作品传播,又要以个性为落脚点保护作者合法权益。死者发表权的代行者出于个人利益往往会侵犯死者的隐私权。隐私权是人身权,是精神权利;发表权是著作权,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所以,发表权的行使应受到限制,在合理推定死者生前意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死者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存在着征信立法滞后、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提供不规范、信用信息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等问题。今后,应明确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原则,修改现有法律,进行新的立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人隐私权的保障救济机制,逐步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共同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格外突出.保护弱势群体,法律必须先行.应当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为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征信领域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存在诸多风险点,个人权责意识不强。今后,应尽快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配套措施,改进征信业务流程,加强征信知识宣传,以切实保障信息主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