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为共生性特征。首先,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为大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特定环境: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环境、精神层面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环境。其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发展具有天然合一性,主要表现为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略、动力来源、建设内容和实现路径六方面具有天然的合一性。  相似文献   

2.
农类院校特色校园生态文化的建构表现在"应时、取宜、和谐、节用"四个方面。"应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对人地关系的科学梳理;"取宜"是表现在实事求是、因地取宜的发展观,相地之宜、相地阴阳的理念;"和谐"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节用"表现节用裕民的农政之道,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需要牢固树立的一种生产观和消费观。福建农职院在特色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坚持在绿色生态文明的视域中积极探索,从识别系统、活动建设、平台搭建、校园宣传等方面同时发力,建设具有农类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实现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继承与现代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已有不少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日本企业TQM的成功和卓越的质量文化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嫁接有很重要的关系。中国先秦儒家文化的义利观、和谐观、诚信观、儒商精神与TQM及质量文化内涵有很多内在联系,吸取儒家文化的合理因素有利于构建中国企业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4.
读屏时代高职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丰富,但是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在信息传播、载体提供、制度建设、产品制作、队伍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通过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构筑传播矩阵、推动融合发展、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优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深化网络文化内涵建设,彰显新时期文化育人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传统儒家文化代表性诸点中内蕴的现代经济意义,认为我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可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精华,培育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稳定而鲜明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文化-行为"的逻辑,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2008—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儒家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经营违规行为及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司产权属性、所处地区的法治水平及所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影响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儒家文化对国有上市公司、对公司所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的上市公司、对法治环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思想认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奉行的忠信仁义、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价值。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阐释企业文化的渊源和意义,是一条助推企业职工理解、内化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窗口"功能和价值。在高校校园的绿化规划和养护管理工作中,要依循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创设美观、优良的高校校园绿化环境,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部分,以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办学特色和风格。为此,本文重点探讨高校的校园绿化规划与养护管理,对高校的老校区或新校区进行改造或新建,以健康、绿化、生态的环境,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诸方面的和谐内容。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和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丰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模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哥伦多那(Grondona)认为,一种文化价值体系由20种主要要素构成,并且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又赋予了这20种要素不同的内涵,从而决定了该文化价值体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根据哥伦多那的文化类型分析,传统的儒家文化有许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成分,但不能由此断言,儒家文化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哥伦多那认为只有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产生资本主义、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化及其价值的多元性。但哥伦多那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文化分类研究的框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哪些因素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哪此因素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应该具有行业性、职业性、就业性,应该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从业素质相联系,应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文化相融通。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化是一种体现校园人的化,是不同于社会化的亚化。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校园化呈现出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并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给新时期高校校园化建设创造出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时代校园化的新特征,探索一条校园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校企文化的融合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取向。该文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解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重点培育和提炼"校魂"(学校精神)的高职学校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扎实的专业理论、高超的职业技能为基础的,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色,"职业化"的校园文化,是用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的党团活动,社团文化活动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品与技能双过硬的高职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国学,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信,其精华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这种积极价值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渗透作用。课堂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儒家思想影响和渗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放眼于生态学视野,老校区管理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理念。从管理文化的生态功能出发,老校区要在加强物质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培植执行力文化、完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培育员工归属感等方面积极探索管理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交往等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在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易导致其价值观产生不良倾向。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微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校园微文化建设,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其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能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要改善宿舍硬件条件,完善宿舍制度文化,引导学生的宿舍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阐释,一说明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出从价值取向、互动向度、培育要素三个方面建构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阐释,一说明了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出从价值取向、互动向度、培育要素三个方面建构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