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实践中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是文学发展史上两个最主要的创作流派。现实主义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塑造典型;浪漫主义就是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的艺术体现,是文学艺术上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2.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它们分别确立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两条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在创作手法上,这二者又是一脉相承的。《楚辞》对《诗经》常用的比兴手法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并进一步形成了象征手法。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在后世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形成了含蓄蕴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美国动画折射了美国文化的价值理念,论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作品的分析追溯了美国精神的发展历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深刻剖析其发展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的兴起以及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演变的过程,是文学创作这个信息系统运动作用的结果。作家必须遵循和掌握文学创作信息系统运动的规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作品。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巨擘,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与日本文学界的泰斗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双璧"。《舞姬》是森鸥外的小说处女作,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独具匠心的取材,为我们讲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了日本近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葛藤。立足于明治初期的社会风貌,从不同角度阐述《舞姬》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反自然主义、高唱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留日学生是左联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丰富了左联的文学创作;热心扶持培养青年作家,壮大了左联的文学队伍;踊跃传播马恩文论,提炼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准则,影响了后世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才能促进语文思维整体水平的提高。借助电影能锻炼语文的思维能力,锻炼的方式,一是从影像到语言的方式,二是从语言到影像的方式,前者包括描写画面、复述故事、概括主题和写作影评等,后者主要是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练习。  相似文献   

9.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1,(11):162-164
意识流小说对整个现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由西方而东方,波及整个世界文坛.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在文学理论上.20世纪20 -4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手法、技巧的“意识流”,随着意识流小说的日趋发展繁荣而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40年代后,随着意识流大师们的相继去世,作为文学思潮流派的意识流走向了衰落.然而,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意识流文学对先锋派、实验派、荒诞派、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流派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现实主义等其他文学流派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财政、经济、政治、社会、伦理、自然生态显露出严重失衡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财政”力求探索财政如何能助可持续发展一臂之力。可持续财政是包括国家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和生态财政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后者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生态财政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持续财政是从财政的视角解决“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界定和创作原则。《诗经》是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伟大开端在文坛上尚有争议。《诗经》是一部有着现实主义精神的、侧重于抒情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内他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来加以发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模式。他的作品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历史内容巨大,结构宏伟,叙述客观,特具典型,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模式,并对新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纽约时报》近期的一篇博客文章谈到一个话题:让生意破产的N种方法。去年出版的一本商业书籍也曾谈到相同的话题。前者的论述是从企业主的角度出发,后者则是从公司管理者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向理性主义发出挑战,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也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表现出浪漫主义感性的新特征。论文在讨论这一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奥斯汀的浪漫是特定时期基于现实主义的一种情怀,作者对浪漫主义文风的注视并没有改变其写实的文风,现实主义的理性视角也没有因为这种情怀的出现而有所隐没。论文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角色分析,透视在19世纪新的社会背景下"奥斯汀式"的理性主义婚姻观,以及揭示这种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一位达到文学巅峰后结束自己生命的作家。通过统观川端的一生及其作品来探讨其精神世界,川端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到作品中,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净化。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无上的精神寄托,也是一剂治疗其心灵创伤的良药;离开它,就会偏离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屈原辞赋在表现手法上给后世提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前引",其作品表现出爱国爱民情怀、深深忧国忧民思想,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屈原是中国文学之一"源",他养育了中国文学,陶冶了炎黄子孙,其作品的影响力量是巨大而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态后现代主义核心思想的生物整体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其发展有其层次性。本文在分析《寂静的春天》与《白噪音》中生态后现代整体主义从毒物描写到毒物意识,从经济主义到有机整体主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的基础上,突出生态整体主义在其萌芽与发展期的特点以及其对整个文学生态批评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漫红 《企业家天地》2010,(10):172-173
浪漫主义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就曾经席卷欧洲大陆,并深刻影响了建筑、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在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萌芽,"五四"达到高潮,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曲折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各自的产生背景以及两国主要的浪漫作家的思想,并说明造成种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全球化、科技滥用、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当前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生态价值观念、绿色行为方式和生态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回归自然,诗意生存——论生态批评的内涵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自然”(Nature)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在古希腊和中世纪,主要指“本性”;到了近现代,主要指“自然事物的总和”,即“自然界”。从“自然”一词词义重心的转移可以看出,在西方近现代,“自然”的“本性”含义被“自然界”的含义所代替。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伴随着“自然”一词“本性”含义的逐渐丧失和人们对于自然之本原的无穷追问,人的自然天性也逐渐丧失,从而导致人性危机。人性危机导致人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使人产生物欲膨胀价值观、科技至上发展观和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等理念误区,最终导致了自然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批评应把回归人的自然天性,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以及建设人的精神生态、诗意地生存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批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