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系型融资的概念及界定 关系型融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颇受关注的一种个新融资形式,目前.学术界尚未作出统一定义。Peterson和Rajan(1995)的研究认为,如果存在信息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且信息是耐用、不能轻易转移的,那么关系型融资就是能使企业扶得更低资本成本和更多资金的紧密的融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系型融资理论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发展基础上出现的金融中介理论。本文从博弈的角度,构建银行和中小企业交易双方的收益函数,通过静态博弈、两阶段博弈和多阶段博弈的分析,论证关系融资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又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发展关系型融资是双方融资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江东 《金融与经济》2012,(6):54-57,28
完善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比较、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十分重要。目前,三种典型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分别是: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日本的专业化集中授信模式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其形成的独特市场条件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以证券金融公司为核心的专业化模式日趋势微。当前,我国融资融券模式应着重借鉴日本式的单轨式集中授信模式,同时要为向市场化模式过渡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4.
与市场交易型融资相比,关系型融资是属于含有某种社会网络因素的准市场交易。行业协会(商会)由于具有信息提供和内部治理等特殊优势,能有效地克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文章以温州异地商会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州异地商会推进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作用机理和运作模式,其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靓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72-273
项目融资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真正兴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模式,是对传统融资模式的一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项目融资有不同的模式,每一种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五种模式,分析其特点,并着重在五种融资模式所面临的风险、融资成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和适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就五种模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邱笛 《新金融》2015,(11):53-57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小企业对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进行考察,并从理论上分析关系型融资这种融资制度安排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运用博弈方法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关系型融资效率问题加以探讨。研究发现,关系型融资是解决金融市场失灵的有效制度安排,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主体与目的的差异性入手,将民间融资分为亲友圈互助性、职业化逐利性两种模式;利用理论模型法和抽样调查法对台州当前民间融资规模与结构予以详细测算;同时对其需求、途径、用途、成本、风险等五个方面特征与趋势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间融资作出四点客观评判:一是作用非常关键,民间融资是民营企业的"孵化器";二是成本并不高昂,民间融资平均利率大体合理;三是风险总体可控,民间融资风险应区别看待;四是流向有悖政策,民间资金或进入宏观调控限制行业,希望藉此理清人们对民间融资的模糊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8.
关系型融资作为一种以关系、长期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融资形式,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银企重新谈判和双方隐含的长期合约为基本特征,其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正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际上不同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比较,进而分析关系型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旨在开拓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新方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中的产业链融资、互助担保融资和集合债券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概念,并分析这三种融资模式的效率。在产业链融资模式中,银行面对的是整条产业链,使得融资具有质押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在互助担保融资中,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高度合作,增强了激励机制的同时降低了代理成本;而集合债券融资模式则由地方政府、银行、地方担保机构和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等多方参与,确保发债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高效融资。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金融中介在不同融资体系的发展?这是把握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所应该搞清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两种融资模式的渊源出发,对市场导向的融资体系和银行导向的融资体系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我国融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