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新时期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也是新时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也要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步伐,扫除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文章根据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生态城镇的建设加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使得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章从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观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借鉴其发展经验,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提出了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梳理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镇化发展动力不强、市民化进程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境较差等。继而提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城镇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面临着资源、环境、资金的等条件的约束.本文在探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线形规划模型提出了小城镇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今 《辽宁经济》2014,(11):36-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生态环境恶化、增长方式落后、发展理念不清晰等诸多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加大,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应通过注重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效率"、"内涵"和"质量"提升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可喜的成果进行适时适当的阶段性总结,是各级政府及学术界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文章从人口分布不均匀程度加大、经济差异拉大、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理布局合理化、城镇群的形成、城市发展目标取向的不同等方面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薛巍 《辽宁经济》2014,(2):12-16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解决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产业布局趋同、沿海与腹地缺乏协调互动、开发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转变指导思想,着重追求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临港临海产业体系;创新城镇化模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构筑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青海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青海省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对于青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突破青海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未来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供小于求使得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城镇化建设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政府各项文件来看,PPP模式成为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化解传统融资过程中累积的地方债风险的重要武器.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热捧的PPP模式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进程、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等,以及当前在我国推行PPP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使城镇化建设与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相互动;与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与体制、制度创新相匹配;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与公共产品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通过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其生态思想,并将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峰 《改革与开放》2002,(10):26-27
<正>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国各地的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也给我们提出了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为使城镇化建设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应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并着力做好应对措施。一、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城镇用地外延发展、粗放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地方的城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所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新疆特色资源和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可持续地利用各种特色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新疆资源、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探讨,寻求新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而影响城镇化速度与质量除了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外,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也不可忽视。主要障碍1.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的盲目性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加选择地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是盲目行为。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开发都能转化为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也不是所有开发都能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重要历史阶段,既面对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生态问题,没能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建设生态型城镇。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生态理念为宗旨,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文章从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城镇生态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目标,进一步界定生态型城镇的内涵和建设目标,并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型城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潜藏的城镇化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