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彤  李曙东 《甘肃金融》2011,(11):66-66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存在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银行、高校和政府共同构建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对帮助高等学校家庭贫困生完成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1999年施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支点,信用风险是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障碍.一方面由于部分贷款学生信用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无论贷款银行还是学校都缺乏相关的防范机制,使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信贷率上升,也就成为该贷款品种持续扩展的瓶颈.因此,建议建立相关机制,并由政策银行承担助学贷款,是扩展助学贷款,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浅谈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难点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开办的、以帮助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的一个贷款品种.其中需要提供担保抵押、按银行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叫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另一种无需提供担保,并由政府贴息一半的信用助学贷款叫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的推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近期笔者对某辖区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目前助学贷款进展缓慢,与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当前助学贷款违约率偏高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用障碍,银行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导致大学生获取助学贷款困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风险,最终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成为一种社会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业务十分重视,要求银行业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助学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助学贷款隐藏着潜在的风险等,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助学贷款总量偏小.作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提出了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助学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体系和贫困生衡量标准与筛选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业务十分重视,要求银行业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助学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助学贷款隐藏着潜在风险等,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助学贷款总量偏小。作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提出了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助学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体系和贫困生衡量标准与筛选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宁  王静  吴昊 《海南金融》2011,(9):86-88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积极推动,政府、银行、高校以及个人参与博弈,具有某种准公共性质的学生资助贷款.政府的积极态度、商业银行的消极行为、高校的旁观角色以及个人的热情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不停的变革中前行.本文基于海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现实,指出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存在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的矛盾难以调和、信用贷款违约率高等问...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在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必须对现有的贷款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由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从还贷年限、贴息方式、经办银行、还款约束方式等方面对助学贷款作了全面调整,笔者在此就如何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磊 《济南金融》2005,(1):55-55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在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必须对现有的贷款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由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从还贷年限、贴息方式、经办银行、还款约束方式等方面对助学贷款作了全面调整.笔在此就如何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新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钧 《浙江金融》2004,(11):22-23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句口号喊了多年,国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俭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其中用助学贷款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策,也是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积极有效的信贷政策.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向学校贫困生发放的财政贴息人民币贷款,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助学贷款实际上是政策性贷款,它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经济优惠政策,对商业银行来说,它属于消费性贷款,又是一项商业性贷款.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就是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分担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探索并建立政府主导,高校、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目前中国助学贷款的实践来看,积极开办“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助学贷款及商业保险的覆盖面,而且还能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有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1.认识尚存误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涉及银行、学校、学生三方,他们在认识上还不尽一致,银行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既然是一种贷款,无论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借款人有无贴息,都应遵循信贷资金运作的基本规律,操作过程应视同商业性贷款须谨慎管理.而学校及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国家和政府科教兴国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带有政策性补贴的教育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15.
对助学贷款违约与停贷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它伴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展,点燃了无数贫困生的大学梦。然而,时隔几年后的今天,原本定位于高信用的助学贷款正逐渐沦为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贷款。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执行助学贷款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要解决现状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目前可采取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两种方式,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担保助学贷款或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的方式选择使商业银行陷入了两难境地。由于银行坏帐损失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影响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贷款政策、实施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新政策、新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为贫困生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这项下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相关部门,如学校、银行等也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指引下,加强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固有顽疾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诸如贷后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益处(一)学生在当地贷款,当地银行比较容易调查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操作比较方便,无需抵押,成本较低。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的程序一般是让贫困学生凭乡级以上政府或同级民政部门困难证明、书面申清报告等有炎文件向所在的二级学院(系部)提出申请,再由二级学院(系部)统一将申请递交学校的助学  相似文献   

19.
从调查与比较看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贫困生调查和国际经验的比较着手,重点分析我国目前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问题。作者认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发放贷款银行缺乏积极性,二是学生贷款还款难。可考虑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基金,以及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个人金融资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违约损害商业银行利益:征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具有信用交易关系实质的国家助学贷款具有特殊的逻辑性质.国家助学贷款在出台时就被界定为商业性贷款,纳入正常的贷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