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申健强  胡陵 《魅力中国》2011,(9):128-129
社会参与就业,政府推动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征和现代化的要求。地方高校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为他们自找门路、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创业致富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背景看,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面临像我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较充分而稳定的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着手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去年召开的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从进一步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到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框架基本形成。显然,“就业优先”已从号召性的语言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计划。而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逐步缓解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衡量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考验、考察政府管理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点。因此,针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呈现出的就业领域的低端化、收入的不均性、就业途径的无序性、就业主体的老龄化等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力、社会的聚合力、个人的创造力等三个维度的合力,为破解“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稳定和提高“失地”农民收入,扩大“失地”农民就业市场,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高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每年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从本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有计划、有项目地招聘大学毕业生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列,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应聘大学毕业生的聘期3-5年,聘期内政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中按每月发放生活津贴,建设团队承担的项目自主经营,自主创业,自主获益。聘期满后,如需另行择业可自由流动,报考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大学生源源不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缓解乃至有序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而且向农村集团性输入科学文化和智慧,这必将会大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宋海 《魅力中国》2013,(29):165-165
摘要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超前谋划,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一切社会保障之基。就业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赖以生存的经济保障,促进充分就业,政府责无旁贷。扬州将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扬州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确保达到10万个以上,还将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使每个公民能享受到便捷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周嵘 《魅力中国》2011,(14):110-110
全国两会后,国家发改委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了38处修改。其中一处细微的改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将草案原文的“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本文针对这一变动,分析对比收入分配问题的数据,最后从政府作为方面提出改善收入分配悬殊现象的建议。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相似文献   

8.
要金 《魅力中国》2014,(23):203-20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要面对“失业率不断增加,就业质量普遍下降”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国政府提出,要把就业质量的提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就业质量的高低己成为职业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就业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个人能力缺失、社会和家庭这三个方面探究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首选目标应该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实际上应该是“适度的充分就业”。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就业增长;在处理宏观经济问题时,应把治理失业放在优先地位。实现适度充分就业,要建立健全规避就业风险的政府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阳光工程     
尧淼 《老区建设》2009,(15):64-64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宁渡市海曙区政府通过创立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形成了专业化、人本化、制度化的就业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海曙经验表明,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和制定公平正义的就业政策法规,而且体现在微观层面上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使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次特殊的记者调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到了严重“创伤”,接踵而来的企业倒闭、裁员或放假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或提前回家,金融风暴吹乱了他们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对于冬春之交的中国农民工而言,显得格外冷。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状况,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今年,处理好待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今年各级政府的新挑战。农民工求职的“成本”与政府的管理“成本”双增高,都在经历着阵痛。于是,自上而下都在行动,农民工返乡人数和就业记录数据从农村到省都要定期层层报告到北京;中国官方的研究机构陆续发布关注农民工就业报告;各地方政府开始出钱为农民工集体办班培训。开始为农民工的生存技能着急……。那么,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地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针对目前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牛年春节过后奔赴湖南、重庆、河南、江西、安徽、四川等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就农民工就业现状以及各地政府采取的举措进行深入采访、调研。  相似文献   

13.
就业形势的严峻主要体现在城市失业与农村失业形成了合流。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有: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岗位;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选择机会;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能力;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愿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9月开始,海曙区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初步建立了“零距离、全覆盖、个性化、全程式”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方式,聚集“政府、企业、学研、金融、中介”五大要素,完善“场地、商机、人才、培训、导师”五大服务,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估、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党建助推”五大保障。全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创立大学生创业孵化“青岛模式”,取得可喜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就业机制“双重”转型时期,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中责任界限还很模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职能创新,切实推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省继续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宏观调控目标,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力度,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广辟就业门路。但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及其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特别是城镇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但事关“城里人”的吃饭、穿衣大事,也关系到“乡下人”的生活出路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提上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推进农村就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工作。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三化”建设进程,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双赢”目标。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背景看,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难题。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面临像我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较充分而稳定的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着手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去年召开的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从进一步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到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框架基本形成。显然,“就业优先”已从号召性的语言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计划。而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逐步缓解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