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阳  姚萌  蔺爽 《云南金融》2012,(6X):142-143
保险公司中承保业务和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是现代保险公司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两大业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的运用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保险公司都是偏向于承保业务的发展,而不注重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因此导致了保费的高增长和保险投资的低收益局面一直存在。文章主要分析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这部分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阳  姚萌  蔺爽 《时代金融》2012,(18):142-143
保险公司中承保业务和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是现代保险公司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两大业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的运用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保险公司都是偏向于承保业务的发展,而不注重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因此导致了保费的高增长和保险投资的低收益局面一直存在。文章主要分析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这部分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高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险投资的运用问题对保险业的发展日益重要。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不高。诉诸宽松的政策环境、健全的资本市场、严格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相关人力资本投资等宽渠道多措施,保险公司可以提高资金投资收益,增强保险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既是风险保障的提供,又是金融资产的管理,保险公司管理着全球40%的投资资产,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壮大和成熟,投资业务对保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投资业务是其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目前世界上的保险投资有三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上海保险》2008,(11):40-43
一、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背景 保险投资又称保险资金运用,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保险资金部分地用于投资,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业务活动。在现代保险经营中,保险公司的业务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承保业务,另一类是投资业务。作为保险经营两大支柱业务的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维持其偿付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投资体制方案》和2004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定下了基调。在2004年2月份的“2004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保险公司只要符合条件,就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而且对保险资金的入市方式和比例作了说明。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保险公司自身固有的运用长期巨额资金投资增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建设所具有的低风险和收益稳定的特点,符合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配置的需要。保险资金介入地方保障房建设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规避因资本市场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出于对投保人利益以及保险资金安全的考虑,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险公司投资保障性住房的引导和规整。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保险公司介入保障房建设融资资金的退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8.
保险资金: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的生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保险行业尚处在拓荒阶段,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不仅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保险资金规模小,资金运用渠道窄,资金投资效率低。保险业在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保险资金规模不断壮大,保险资金运用活跃,保险投资出现在股票市场、银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境外资本市场等多个金融子领域,成为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尽管国外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但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保险投资方式,并不能使保险的偿付能力和社会风险得到最大改善。在现代风险管理中,“风险最小化”目标是保险经营与投资的相对最优选择。在现代风险市场中,保险资金的“风险专用性”决定了保险承担着风险融资中介和风险投资主体的作用。在“风险最小化”与“资产专用性”界定和约束下的保险投资,可以实现保险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万云 《金融博览》2004,(3):10-10
《意见》的一个重要意义是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割裂的状况。”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张鸿翼说 ,“这为国内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保险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道路。”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呼声由来已久。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 ,股票是保险公司等机构构建投资组合必不可少的品种之一 ,比如在美国 ,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中股票所占比例达到 2 0 %左右。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 :保险投资人士并不看重股票市场对保险资金开闸放水的预期。据有关人士透露 ,中国保监会曾在 2 0 0 2年 8月份向国务院递交过一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简述了保险国际化概念及其特征,总结了我国保险国际化面临的风险,提出了保险国际化发展路径,即投资外国保险市场;本国保险资金投资外国资本市场;开放本国保险市场;创建业务范围涵括国内外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2.
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以多种方式投资于证券业务,是保险业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的盈利性和竞争力的需要。保险资金入市在给保险公司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加强投资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我国保险公司得到运用保险资金的自主经营权,开始了一项新的保险业务———保险投资业务,又称为保险资产业务或保险资金的运用。在这10多年里,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几经起伏。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投资证券基金的资金已达134亿元,但保险公司投资的"饥渴"并没有因此缓解,反而越来越强烈.代表着保险市场主体力量的九家保险公司呼吁:尽快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加速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接轨的进程,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险资金要直接入市当主力 政策原文: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要培养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受到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制约,我国保险投资收益状况一直不太理想。在承保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成为各保险公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认为进一步拓宽保险投资渠道。允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外资本市场,提高保险公司投资专业化能力,将有助于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7.
面临发展困境和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中国民族保险业必须尽快实现“两轮”驱动,加强保险资金运用,获取高水平投资收益。面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民族保险业的投资须自起步之日就要有全球视野,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通过全球性投资组合来化解国内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必须重视各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合作,建立行业性投资周转基金,化解保险公司在投资证券市场后遭遇巨灾赔付时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中国保险企业必须确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控制度,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消解投资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谢璐 《金卡工程》2010,14(6):273-274
投资产品的多元化在为保险公司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在我国保险资金逐步放宽资本市场投资限制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运作风险与保险市场竞争强度相伴与日俱增。本文立足这一现实国情,分析了发达国家保险资金入市及运作监管的相关理念,为我国降低保险资金运行风险,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已不局限于财产赔偿和人身给付的传统功能,而是向资产管理者的身份转型,保险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在我国,经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但限于风险防范技术、投资环境以及  相似文献   

20.
保险资金入市的动因、影响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承保作为主要盈利手段,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不足带来的利差损将导致中资保险机构经营困难。近期,中国保监会批准三家保险公司投资连结类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放开至 100%后,保险资金入市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张治同志撰写的《保险资金入市的动因、影响及其创新》一文认为,要真正解决保险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还需要依赖保险资金入市方式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详见第 2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