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失业已成为世界共同的难题。国际劳动组织发表的《1996/1997年世界就业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3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也就成为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而资本资源(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4%。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出现突发性失业高潮,1997年底实际失业人口达回10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在6%左右,创50年来的最高纪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降低高…  相似文献   

2.
一、再就业的成因企业富余职工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分析产生的成因,主要有思想性、体制性、结构性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思想性因素。长期以来,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既不允许失业,也不存在失业,失业是资本主义计会的产物。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劳动者,人人都有一份工作,似乎实现了充分就业,其实并未真正克服由于人口宏观失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只不过将社会上失业现象转移到企业,成为隐形失业或在职失业,造成企业冗员。其二,体制性因素。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城镇公有制经济吸收就业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在职失业表现为隐性失业。在职失业从总体上看,就是在职人口超过了三大产业部门实际上需要的劳动人口,劳动力存在着无效供给。隐性失业是传统经济体制的产物,它与高就业的指导思想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我国的总人口就业率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既35%左右,我国将有约1700万劳动力退出三大产业领域。这个数字与我国劳动部门估计的我国存在着1780万富余人员基本吻合。 建国40多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成倍增长。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提供的数字表明,1990年比1953年、1964年和1982年劳动适龄人口分别增加了47920万人、33754万人和12816万人,增长了160%、128%和23%。劳动适龄人口增加无疑给劳动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的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已达 1500万人,这部分人构成了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今后几年,我国将把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作为消除城市贫困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自 1995年以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减少了大约 2000万。虽然再就业工程卓有成效,但由于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以及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人口,因此城市的总体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着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将为缓解就业紧张状况助一臂之力。   非正规部门是指在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非正规部门提供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关系民生,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研究从失业者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水平五个方面来分析乌鲁木齐城镇失业人口的结构特征;从失业者找寻工作的情况(是否参加过再就业培训、是否参加过求职面试、找寻工作的途径、是否获得过再就业的机会)及再就业的质量(再就业工作的性质、再就业的工资月收入/再就业的时间长短)两个方面来分析乌鲁木齐城镇失业人口再就业的基本情况;最后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 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全球化,使有限的就业机会与众多的劳动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失业已成为全球的痼疾。面对顽症,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再就业。笔者搜集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对解决我国劳动再就业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至2003年,有关部门将通过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帮助10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决定,在认真总结实施第一期“3年3000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组织实施第二期“3年3000万”再就业培训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从2001年到2003年3年内,全国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组织10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其中培训下岗职工400万人左右,培训失业人员600万人以上。培训合格率力争达到90%以上,培训后一定期限内的再就业率力争达到一半以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的“3年…  相似文献   

8.
再就业问题政策调整的探讨中煤第三建设公司项海福卢瑞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时期,失业与企业职工下岗情况较为严重。1997年,我国下岗人数已达1151万人。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国有企业以产定人、减员增效、破产重组、下岗...  相似文献   

9.
下岗和再就业,是1997年以来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去年底,零点调查公司的访问员入户走访了京、沪、穗、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沈阳、厦门等10个城市5000多名市民。调查结果显示,职工下岗、国企亏损,已成为我国居于首位的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1997年大中城市的新闻媒体上,“再就业”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广开门路再就业,成为这些媒体的热门话题。1997年,国家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兼并破产、减负增效的改革力度,一方面把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推进国企改革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下岗和失业现象已成为困挠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虽然在全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其中“三多”、“三难”问题在一些地方日益突出,已成为再就业工...  相似文献   

11.
张隽 《化工管理》2003,(1):40-40
一、国内劳动力市场态势的分析就业是当今世界性的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失业规模逐步增长,隐性失业日趋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向非农业、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还有不断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诸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的就业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但是,职工中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把再就业视为都就业,而且是由政府统一安排就业”的择业观念根深蒂固;职工现有的素质技能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竞争就业的需要,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一…  相似文献   

12.
自1987年至1994年我国失业保险工作为失业职工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在此过程中劳动部门也建立建全了各项服务制度。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了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其表现在适用范围窄、资金来源单一、统筹程度差、保障水平低及再就业难以落实。在保险基金的收支、收取、使用管理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文章认为,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方面改革: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强化基金筹集;合理确定基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切实做好失业救济和促进再就业工作。文章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对分流人员应给予的生活保障;全面推行再就业工程;为配合做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失业保险方面的一些政策和作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的基本现状,分析产能过剩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剖析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省煤炭行业去产能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云南省破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难题,保障煤炭行业失业职工合法权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有以下三个特征:1、失业率急剧上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报告,19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2年的2.32%上升为3.1%,登记失业人数达570万人,失业人口连续5年趋于上升,如果把实际闲置在家的下岗职工计算在内,1997年实际失业率应在8%以上。由于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增加和政府机构的精简,2000年全国的真实失业率会突破9%,2002年劳动力供给增量将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长期研究中国人口的王丰教授和以生命周期人口经济学研究著称的梅森教授合作撰写的报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显示:1982~2000年期间中国享有的“人口红利”对这一期间人均产出增长的贡献约为15%,而在2000~2013年期间,这一贡献率仅为4%。此后,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在2014~2050年期间将每年下降0.4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扼要地分析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础上,概述了随着“两个转变”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指出了我国实施再就业工程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痼疾。面对顽症,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再就业。一、美国:加强职业培训——储备型就业十多年来,美国就业培训对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国会和政府为再就业培训制定了不少法律,其中“就业训练合作法”规定,由州、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合作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资料表明,最近几年中,美国政府拨款近70亿美元资助再就业培训,每年使10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就业培训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行课堂培训和就业现场…  相似文献   

18.
认清我国城镇职工的隐性失业状况有着重要意义。现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省现有总人口63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1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4109万人,其中城镇825万人;从业人员总数(包括从事农业劳动)34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598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90年为15.98万人,失业率为27%;1994年为2697万人,失业率为37%;1995年为27‘4万人,失业率为3.8%。除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外,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城镇职工大量隐性失业问题。本文从调查研究入手,着重分析当前湖南省隐性失业的规模、现状、危害及原因,并试图找出…  相似文献   

19.
鼓励下岗职工非正规就业的几点思考吕庚佐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加快调整,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大量涌现,实施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是一件事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大批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国有集体企业的转制重组问题,银行信贷投资的方向模式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能否稳定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互为制约互为影响的密切关系,处理得好社会经济会更上一层楼,处理得不好中国的经济形势就会变得更为严峻,影响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发展。一、下岗失业人员的产生及归宿下岗人员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国家的转制政策下,企业间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富余人员。因此,下岗人员是转制政策下的产物。失业人员是社会各类型企业因经济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不善,引起企业裁员或破产倒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