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把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展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王张江姚“四人帮”根本不讲生产力,很少讲生产关系,只讲上层建筑,坚持上层建筑决定一切的历史唯心主义,并且得出政治决定经济、政治脱离经济、政治不为经济服务的一系列荒谬结论。他们大量地宣传这种谬论,使得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成了最混乱的问题之一。澄清这种混乱,是我们深入批判“四人帮”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和政治的关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参与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树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他又说:“物质生活底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谈全球化视野中知识经济对唯物史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 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之一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开始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 ,则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唯心史观进行彻底清算工作的完成 ,也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恩格斯从正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 ,阐明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 ,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深化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认识 ,使人们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交往形式的改变 ,是通过分工和所有制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第三 ,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一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交往形式、生产关系适合生产需要的时候 ,它是生产的必要条件 ,是人们在生产中的自主活动条件 ,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当交往形式、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时 ,就必然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第四 ,揭示了市民社会 (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的社会经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可卿 《经济师》2002,(12):13-15
社会物质经济基础决定道德伦理的上层建筑 ,而道德又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为社会经济体制提供合法性论证 ;减少交易费用、节约生产成本 ;促进经济主体间的互利合作 ;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等方面。这些作用的发挥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式 :一是道德作为一种经济要素直接发挥其工具性价值 ,二是道德作为一种目的性追求 ,通过对经济的超越性批判和补充 ,与经济形成辩证互动的关系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形态之一,自然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体制为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起着协调、组织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评价特征的探讨,指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评价导向创造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宋东升 《经济论坛》2001,(15):4-4,13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诞生的,且在其 8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等所构成的上层建筑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制约性,以及它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等。以这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结构,都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等。四项基本原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但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毕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工作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 ,最根本的就在于党高度重视生产力本身具有的革命性质和决定作用。善于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自觉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 ,郑重对待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不断发展生产力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开辟道路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 1世纪 ,…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那么显然,教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动着一系列其它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而在教育领域也不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教育领域长期健康发展。其中包括教学过程观的变革,教学策略的调整等。随着教育新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成性教学逐渐在各科教学中受到重视。文章是以新常态经济为背景,重点对生成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文以人民币升值为基础,从正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我们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时,也应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如何理解马克思这段极其重要的论述呢?基础同上层建筑相对而言。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而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这样理解,大概没有异议。至于生产关系的总和到底包括那些内容,理解则有所不同。有一种意见是,封建社会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包括封建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封建地主和农奴、佃农之间的阶级关系以及封建地租的剥削关系三大方面,不包括其它。 然而,在阶级社会,一般不由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政策、法律作为两种上层建筑现象存在于我们国家之中,他们都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而政策与法之间的关系,就是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统治阶级的政策作为该阶级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必然要贯穿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当中去,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客观存在着,正因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客观必然性,所以研究它有利于法律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泓 《生产力研究》2006,3(7):108-109,112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的及时调整,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又一高度,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成为热点话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简单化和绝对化,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首先,生产力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统一;其次,生产力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与之对应,生产关系也是如此;再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的质变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生产力的量变也可能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一种性质生产力的存在,可以决定不同性质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0.
铁岚 《经济月刊》2010,(6):118-119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又一高度,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成为热点话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领域如果做得好,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