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根本性动力,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盈余信息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投资者能否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会计的盈余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提高危机背景下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盈余信息的综合评判能力,挖掘钢铁企业潜在的财务预测信息,从而进行投资决策,并提高信息使用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2004-2010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治联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联系增强了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与超额累计收益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政治联系提高了盈余信息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程度调节了政治联系对盈余信息含量的正向影响,即对地处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治联系与盈余信息含量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较弱。研究发现对于外部投资者判断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投资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计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问题十分必要,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对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日益增大。文章通过对案例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分析,提出了M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治理对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辨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深刻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是以信息为支撑的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信息的真实、完整,是整个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会计信息占了很大的比重。从信息使用的角度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企业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特别是会计盈余信息。会计盈余分为经常性盈余和非经常性盈余两大块,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赵宇龙。1998)。会计盈余成为企业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做出/E确评价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重点防范对象。证券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多是基于对会计盈余指标的衡量上。因而使得会计盈余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包装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隹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却又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它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实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有利。管理当局可以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财务报告拥有更多的信息含量,以便更好的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传达公司当前和潜在的财务信息,消除会计信息系统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弊病。本文从盈余管理的理论出发,阐述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探讨了消除企业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以期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会计政策选择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的会计全过程.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共同作用,这为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最后提出了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应对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试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近20年来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我国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的逐步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会计盈余(即会计收益)及其产生过程的质量问题.会计盈余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否有效决策.  相似文献   

10.
会计盈余信息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信息,盈余及时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典型代表,同时也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同年年底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以国际趋同为目的的制度整改初步完成。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盈余信息是否存在及时性及会计准则强制性变迁下,盈余及时性是否得到提高。检验结果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均具有及时性而且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及时性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盈余作为财务报告中的重要数据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盈余质量评价可以分析出盈余信息扭曲了的经济现实以及反映出的经济创造力,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更明确的依据.文章阐述了从盈余质量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建立了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巴菲特周刊》评选出的2010年上市公司100强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并将百强企业按盈余质量高低进行排名.  相似文献   

12.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中国投资者也在一步步走向理性,而公开的会计盈余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保证,所以盈余管理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最有可能出现在亏损的上市公司,财政部在2006年10月颁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准则拓宽了原有会计核算的领域,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本文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规避这种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董少潭 《会计之友》2008,(26):95-96
新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资产减值、存货发出计价等方面的规定更加严格、细致,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对控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当今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从动机和机会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在会计信息中会计盈余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和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地界定和计量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本文简称"盈余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1月1日起,"1 38项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内施行。这些新准则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采用的技术手段。本文按照会计职业判断体系的划分思路将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空间进行对比,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对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界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盈余管理是随着股票上市出现的新问题,引起各方的关注.盈余管理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大公司财务经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因为它能通过平滑会计盈余等方法得到令企业当局满意的财务结果.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会计数据作为信息观点之上的,所以,盈余管理是享有信息优势的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选择带有利益属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并控制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引导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以增大企业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阻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它受到财务报表各使用者的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全面理解盈余管理,从资本动机、代理成本、会计政策本身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必然性,并总结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普遍采用的手段,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将主要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会计纳入管理会计中,将对外服务的会计纳入财务会计体系。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渐融合为同一个信息系统。然而,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并不一样。同时,在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是高度共享的,以数据库形式统一存放并尽量减少信息冗余。新的信息系统对会计方法的运用也必然是多样的。此外,外部信息使用者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使用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