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颖 《天津财会》2007,(1):10-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它是在公平的充分活跃的理想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均衡的市场价格。但是,均衡是动态的均衡,且现实的市场也并非是完全有效的,人们要想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计量属性,就要解决不同市场情形下市价如何运作,以及在缺乏公平市价的情形下怎样通过现存计量属性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的选择与替代来表现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应用现状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客观价值认定而不是其主体的主观价值认定,在存在的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值即为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公允价值的计价技术在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按照符合公允价值交易的条件是否已经发生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确定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已经发生;二是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尚未发生,这时就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的评价,所以即使是采用估计的方法也应该是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因素,少用估计和假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公允价值在企业应用中公允价值不能准确取得、会虚增或虚减利润、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使公允价值得到更为广泛、公平、公正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公允价值计量及审计内涵(一)公允价值涵义。广义地讲,公允价值涵盖了其它几个计量属性,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涵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特征。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的市场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所倡导的是会计在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的计量上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认,即强调计量的真实与公允。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如竞争加剧,风险加大,有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公允价值则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7.
一、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实践运用的问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并且对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进行了排序,使用优先级别原则,第一层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确定;第二层为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参阅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的主要标志 1.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熟悉情况并且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两个定义都反映了交易的三个基本特征:(1)交易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是公平的,所以能够达成双方共同接受的公平价格。  相似文献   

9.
邱淑兰 《审计月刊》2007,(10):52-53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公允价值酌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而财务会计基于交易基础的逻辑判断与公允价值存在根本性矛盾。我国会计环境的缺陷致使公允价值难以"公允"。因而,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下,慎用公允价值才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现行会计模式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作为计量和报告的对象,因此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以公平交易为前提。如果交易行为本身是不公平的,那么会计信息肯定是不公允的,而非公允的会计信息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1.如果交易双方存在销售协议,公允价值就是正常交易中销售协议中规定的价格扣除资产处置费用;如果交易双方没有确定销售协议,但该资产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则公允价值是资产的市场价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通常恰当的市场价格是当前的投标价格。如果当前投标价格不易于获取,则最近交易价格可以为估计公允价值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和观望行为,金融市场上交易量迅速萎缩,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大大降低。在此环境下,各金融机构会计期末所采用的公允价值能否真实、客观、公允地反应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在不活跃市场环境下如何获取真实、客观的公允价值?笔者在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代罪羔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允价值缘何为人诟病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157)的规定,金融产品被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确定;第二层为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相似文献   

14.
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即将取得金融资产时的买价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持有期间,企业将金融资产市场交易的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资产负债表日,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采用了公允价值来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在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时是以市场交易价格减去应收利息的余额作为公允价值来核算的。这首先就混乱了公允价值概念,而且导致了核算变得非常复杂繁琐;更重要的是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符。本文利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的案例(例23-4)对新准则的核算方法(以下简称“书中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说明,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新的会计计量工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其本质而言,公允价值是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之后达成的市场交易价格。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中,双方协商自愿接受的市场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构成,契约的重要特征就是公平和公允,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企业契约各方公平公正的利益关系的均衡。公允价值是为协调契约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契约各方的交易费用而产生的必然产物。由于现实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矛盾冲突以及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必然产生经济后果。因此,应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司治理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减少企业管理层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联合体,契约的重要特征就是公平公正,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企业契约各方公平公正的利益关系的均衡状态.公允价值是为协调契约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契约各方的交易费用而产生的必然产物.由于现实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矛盾冲突以及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必然产生经济后果.治理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应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司治理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减少企业管理层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准则中涉及的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解释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它强调了公平交易,即表明这种交易是在企业持续经营时进行的,不是在清算或不利条件时进行的;同时指出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表明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交易双方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20.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宏超 《财会月刊》2011,(10):27-2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其公允价值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