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MBO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或经理层利用自筹、借债等方式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2.
石羽 《辽宁经济》2004,(7):43-4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国外,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我国,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3.
吕华 《开放导报》2003,(8):46-47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公司实施MBO之后,其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并在实质上成为管理者完全控股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浅议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及特征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徐耀文 《江苏经济》2003,(10):40-41
MBO即管理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  相似文献   

6.
<正> 一、MBO的定义及经济解释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其定义可以表述为:"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与其它的收购形式相比MBO的  相似文献   

7.
MBO即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的企业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购买本企业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显著特点是企业管理层持大股。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企业MBO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发、带动了并购的高潮。进入90年代,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萎缩,MBO有所降温,到了90年代末期,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融合的趋势,MBO重新日趋活跃。一、我国企业MBO的特点我国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这方面…  相似文献   

9.
MBO(Management Buy Outs)即经理层收购,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做法。它是指公司的经理利用向银行借贷所融资本或其他产权交换的手段,利用少量自有资金收购他所任职的公司以至达到控股水平,进而实现公司的资产重组。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管理层只需支付收购价格的很小比例,其余资金通过债务融资来完成,其中大部分是以公司资产为抵押获得的银行借款。  相似文献   

10.
MBO(管理层收购)现象于1980年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183;莱特(Mike Wright)提出,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国外实践证明,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五七  曹治将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3-105,132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独特一面。中国学者的研究工作须两者兼顾、统筹考虑,探索有中国视角和特色的因应之道一、应对共同威胁在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首先应当考虑协作安全。中国是当今世界拥有最多邻国一个国家:与中国边界接壤的国家有15个(如俄罗斯、印度、朝鲜和越南等),此外还有目大体相同的非接壤邻国(如韩国、日本及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三十个左右的周国家,有着被称作“亚洲国家”(大东亚区域)的类似文明基因,有着经济现代化的共同目和发展阶段,有着全球化新形势下推进区域内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红燕 《理论观察》2000,2(2):43-4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仍有其重要作用与意义。国内外在近现代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化还需要儒学,儒学精华也确能促进现代化进程。当然,儒学自身也应现代化,即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区域组织化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论述了区域化、区域组织化和区域一体化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并就区域组织化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近年来参与区域组织化的实践,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外绩效预算的背景比较及西方绩效预算实践的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孚义 《特区经济》2011,(1):114-115
本文力图对中外绩效预算的背景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此比较中得出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性及其必然性;并对西方目前成功实施的新绩效预算的实践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得出我国进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蒋文 《特区经济》2011,(6):73-76
本文分析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对三国的整体服务贸易及行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整体均不具备比较优势,各行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差异。最后就我国如何由服务贸易大国转变为服务贸易强国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low wages imply sub-OECD yet growing labor shares of value added.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has, however, seen a declining low-skill labor share and rising inequality. Here, a stylized model with three households and separable TFP and factor bias suggests a third of the decline in the low-skill share since 1994 is due to 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rest mainly to skill-biased technical change. Expected future twists away from low-skill labor toward capital yield further inequality, moderated if strong TFP growth and population stability continue. But if the bias accompanies TFP shortfalls, worker displacement and rising inequality are i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9.
亚洲债券市场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亚洲爆发了举世瞩目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给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以沉重打击,而且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被称为"全球化的第一场金融危机".在区域多边框架下,构建包括亚洲债券市场在内的亚洲金融市场,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经济在亚洲和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既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和经济环境,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陈叶 《魅力中国》2014,(12):256-256
最近几十年,英语越来越流行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音。然而,本土化及其变体也逐步使这门语言印上了其所在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等印记。本文将对世界英语变体及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介绍,从而对中国英语的前景未来给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