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欧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测算1999—2006年间中国与欧盟新老三成员国的贸易互补程度和贸易竞争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整体的贸易密切程度近年来都在逐步上升,但是与欧盟的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其中与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大于与欧盟老成员国的贸易潜力;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捷克、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与德国的出口竞争程度上升得最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同时欧盟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元危机影响下努力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稳固发展,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欧元危机下中欧贸易现状,基于中国视角提出加大合作力度;正确看待贸易摩擦;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挖掘合作潜力;加大对欧投资力度,加快中企“走出去”步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中欧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澳门与欧盟有着悠久的经贸联系。自澳门回归中国以来,澳门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对外经贸关系活跃,与欧盟的经贸联系和合作更加密切。本文主要以具代表性的欧盟主要成员国与澳门的经济关系来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从中揭示澳门经济联系与合作关系的广泛性和国际性。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将退出欧盟,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这次公投不仅会改变欧盟整体的命运,也会影响中英乃至中欧关系,进而在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未来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扩大后的欧盟经贸关系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是中欧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法和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及德、比、意、英、爱五国时,正式确认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中欧双方的长远战略利益,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中,中国的和平崛起将巩固自身作为重要“一极”的地位,而欧盟在成员国不断增加和自身职能范围扩大(外交和防务)的进程中,逐步改变了其“政治矮人”的形象,欧盟作为同样重要的“一极”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地位已不断提升,中欧在全球多极化方面的共识与互动将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欧十大待解难题--"欧洲年"中欧经济外交大盘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欧洲年”,这一年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领域,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中国对欧盟经济外交角度而言,亦取得了务实有效的丰硕成果,当然也还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欧盟的立法框架及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盟广告立法进程及监管特征,同时也分析了欧盟法与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内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变革中的中国广告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欧盟委员会5月8日表示,由于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欧盟将在今年第4季度发表有关中国与欧盟经济与贸易关系的评估文件,以决定下一个10年欧盟应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贸易市场世界扩张以及地区贸易关系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本文从中国在世界市场中贸易地位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市场与东亚、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的变化,指出中国未来出口市场主要仍在亚太地区,需要妥善处理与东亚、美国及欧盟等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0.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对欧盟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例接近20%。而2004年欧盟东扩,十个中东欧国家成为新的欧盟成员国,新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欧盟新老成员国出口的不同,分析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了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欧盟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但影响较小,影响中、欧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和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GDP)。这表明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战略主要是针对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的。文章最后部分对如何促进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和扩大中、欧贸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贸易现状,文章发现双方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且贸易结构为互补关系,中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良好的贸易基础。文章运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模型(GTAP7.1版)模拟建立该自由贸易区的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各成员国互利共赢,经济福利提高,经济增长,实际进出口总量增加,各成员国比较优势产业产出和实际出口增加,而且自贸区外国家(如欧盟27国、美国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文章认为中国应积极促进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关税削减谈判及自由贸易协议签署,促进成员国宏观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优势产业互补,同时,还应积极应对南非或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与其他国家如欧盟、美国等国的自贸谈判。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年末,中国和欧盟完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但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还有待后续谈判。欧盟的ISDS机制立场已经十分清晰,即以具有公法化属性的常设性、两审制的投资法庭机制替代传统的国际投资仲裁,旨在保障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规制权与推动ISDS机制的欧洲化改造,最终提升欧盟在国际投资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有别于欧盟,中国在ISDS机制上的基本立场应更加侧重于对本国投资者在欧盟投资利益的保护,因此在ISDS机制的具体设计上不宜照搬欧盟的投资法庭机制,一方面应对其部分组成事项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应适当保留国际投资仲裁的部分要素。  相似文献   

14.
贾洪波 《价格月刊》2009,(5):63-65,73
欧盟成员国医疗保障政策包括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险型和混合型3种模式.欧盟制定、执行和监督协调性的跨国医疗保障政策,成员国和欧盟以及成员国之间开展跨国医疗保障政策合作.欧盟跨国医疗保障政策协作机制对完善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中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ARDL模型和边界检验技术,实证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对欧出口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对欧出口与欧盟GDP、出口商品价格、反倾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分析,长期内欧盟对华反倾销并未抑制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相反,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欧出口规模;欧盟成员国收入水平对出口贸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出口价格变动对出口抑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欧债危机下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新闻     
《国际市场》2004,(3):29-29
在几月内,欧盟将再接纳10个新成员国。欧盟将扩大为25个成员国。新候选国已开始排队等候,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望在。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传统冲突只有依靠各国之间的合作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区域性的经济与环境合作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在环境与贸易协调的制度建设与实践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经验,加强成员国间的沟通和合作,构建符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整体及各成员国的贸易与环境协调的区域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小勇 《浙商》2005,(10):22-22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外需拉动的,而且,这样的增长格局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多大改变。这意味着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关系之重要,是超出许多感情用事者想象的。美国、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留意二者在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上的不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0.
《进出口经理人》2001,(12):45-47
欧盟是一个关税同盟,15个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对从欧盟外国家的进口征收统一关税,目前,欧盟内部已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关税系统,英国是欧盟成员国,执行欧盟统一关税,其关税表采用HS商品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