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工作。黑龙江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同样面临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压力。因此,研究当前制约黑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主要因素及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和有序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城镇化加速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并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城市居住现实和居住意愿之间差距大和城市融入任重道远。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注重农民工城市融合,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引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勾勒城镇化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最大亮点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具体包括: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系列举措,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燕  邓义 《乡镇经济》2009,25(4):90-94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顺畅,制度因素是其主要根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下,宏观调控法规制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金刚 《老区建设》2008,(13):51-5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康之基、安国之策,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江西省丰城市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9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万人,农业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为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问题,我市党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强企增岗为主导,以鼓励创业为突破,逐步形成了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局面。2007年全市GDP完成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1亿元,在中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内转移就业3.9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39万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理解为,已转移到城镇的农业人口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与城市居民一样,均等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福利待遇的过程. 这些福利待遇包括政府为原有城市居民提供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将原本只覆盖本地城市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扩展到外来的农业转移人口并保障其权益,需要一笔不菲的专项投入.与此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由此引发的为保障城镇健康协调发展所必需的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城市功能建设,也需要持续性地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来源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创业则能增加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丰富社会产业结构。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就业热土、有口皆碑的创业高地,是切换发展动能、优化配置人才第一资源、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信连成 《发展》2014,(11):32-33
正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导、顺势而为、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思路,把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问题,逐步探索建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能输的进、留得住、能就业、生活得好、无后顾之忧,切身享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和公平正义,尽快融入嘉峪关社会生活。一、主要做法嘉峪关市作为省委、省政府2009年确定的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  相似文献   

11.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现有农业人口近400万人,农村劳动力244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0万人,全市尚有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40余万人,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5%和10%。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比例过高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将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人口的资源占有量,提高单位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一、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土地流转条件下,苏南地区农民剩余劳动力多,失业待业现象普遍存在,劳动力转移也处在无序状况下。促进农民就业,稳定社会发展,应采取积极对策: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二是要完善苏南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广大农民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民就业离不开农业经济增长的带动;四是发展农业企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进城落户、子女教育、房屋租住、社会保障、看病买药……近年来,对于约2.4亿进城农民工而言,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实现起来却那么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镇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等相关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约有2.4亿的农业转移人口,占城镇人口的1/3,其中约有1.56亿的外来农民工,约占农业转移人口的65%,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余四清 《老区建设》2008,(21):43-44
“雨露计划”是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技能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智能创业、形成创业氛围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最终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均衡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扶贫系统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共服务、经济生活、文化素质三大指标两降一升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止步不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魏后凯苏红键进城落户、子女教育、房屋租住、社会保障、看病买药……近年来,对于约2.4亿进城农民工而言,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实现起来却那么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镇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等相关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约有2.4亿的农业转移人口,占城镇人口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晓艳 《魅力中国》2010,(14):62-62
当前,我国中职生创业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创业就业意识不强、渠道不畅、资金不足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中职生创业就业的再认识;加强引导,认真做好中职生创业就业指导;优化环境,鼓励中职生大胆进行创业就业;畅通渠道,促进中职生创业就业灵活多样,进而推进我国中职生创业就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陕西》2016,(1):10-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提法"新鲜出炉",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 房地产: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会议提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非主因,主要是旧体制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失业问题?因为农业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按照一般的说法,大概农业人口要降到人口比例的30%以下,这个国家就跨人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了。从原来的70-80%都是农业人口,降到30%以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就会涌向城市,而城市短期内又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从理论上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从中国目前的态势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井非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因为从深层次考虑,并经过一段时问的调查,中国的农业人口入城后所干的并非是城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订单式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展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新渠道和新空间,解决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就业十分困难的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变“送钱给物”为“扶技长志”,是破解劳动力过剩与劳动力难以转移这一矛盾的现实选择滨海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发展劳务输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然而,劳动力严重过剩与劳动力难以转移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镇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