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11,(22):51-51
汽车商品(含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情况的国家或地区有欧盟27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国、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其中,中国的汽车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这10个经济体中处于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2.
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令人瞩目。这是因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在全球产出中约占27%,在世界贸易中约占18%;而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一大外资直接吸收国,其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5%,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2003年GDP1.3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9.1%。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之和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达到了23%。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对双方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3.
刘美 《环球财经》2013,(10):45-47
《环球财经》:您曾表示中国.而非美国,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什么让您做出这一判断? 科塞多夫斯基:虽然美国在GDP上大于中国,但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衰落了。事实上西方国家都在衰落,工厂、公司正在倒闭。但为什么它们的GDP看上去依然庞大呢?这是因为西方从中国进口时按照工厂价(factoryprice),这个价格非常低,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及走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令人瞩目。这是因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在全球产出中约占27%,在世界贸易中约占18%;而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5%。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之和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达到了23%。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对双方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影响重大。中国入世后,两国双边经贸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摩擦仍不断。中美两国经贸摩擦症结何在?其未来走势如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日,《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专访美国智库欧亚(Eurasia Group)集团主席Ian Bremmer,对目前中国和美国及其同盟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进行分析解读: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对西方经济体和全球经济采取的积极态度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在加入WTO后的短短十多年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应当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外贸(出口)竞争力?应当采取何种战略才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张幼文老师主持编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一书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英  张丽丽 《山东经济》2008,24(3):119-1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亚与美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东亚经济体的主要一员,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把美亚贸易链顺利地连接起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同时对从东亚主要经济体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位置,最后指出中国向东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市场转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提升中国在美亚贸易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7,(33):33-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目宣布,支持削减全球贸易失衡的计划,将通过减小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顺差来平衡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此计划针对5个经济体:中国、美国、日本、欧元区和沙特阿拉伯。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日】中、美两国经济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依存关系?如果美国经济打喷嚏,是否中国经济就会感冒?乍听起来,这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且答案也很简单。你只要算算现在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多少商品,然后假定进口增幅减半,立刻就能看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影响来了。让我们再稍微具体一点,来个最坏的假定——假设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年增幅从20%降到5%,那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将从10%降到8%,也就是减少两个百分点。这个幅度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主导着全球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在新经济中活力十足。但自2000年以来,旧经济开始重现蓬勃生机,美国的出口领导地位日益受到挑战,挑战者是出乎意料的两个国家:德国和中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月17日】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两个主要国家,两国关系的本质对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转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货物、资本以及人员的流动,这两个经济体彼此正日益融为一体。这些日益加强的联系现在已经超越贸易和金融,涉及各种各样的地缘政治和全球安全问题。因此,理顺这一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66-69
就研究对象而言,国内学者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流量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流量;二是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或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而针对中国倡导并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内各成员国的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并就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文章即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比较上海合作组织内各成员国的主要影响因素变量的回归系数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经济体之间双边附加值贸易额的基础上构建了附加值贸易网络指数,并绘制了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图形。结果表明:2009年美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与德国和中国共同构成了网络中心国;1995年的附加值贸易网络集中度较高,欧洲地区的附加值贸易联系紧密,当时中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中相当不起眼,在亚洲的地位也不突出。在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网络图中,美国、德国和中国仍处于中心地位;但在双边附加值贸易中,中国主要依赖其他经济体,而美国主导其他经济体,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欧洲内部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的领头羊,与德国、英国一起构成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的核心国;中国在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王岚 《南方经济》2016,35(11):59-80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要素的跨境流动赋予了贸易要素含量新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贸易要素含量测算框架,并以中美贸易为对象对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定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贸易的要素结构并不符合HOV定理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资本净出口大于劳动净出口,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和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的中国(美国)对美国(中国)出口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下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结构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中高技术劳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是实现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年,同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这一现象被众多西方媒体解读为: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划时代的改变,大的新兴经济体正在超越老牌富国。虽然中巴两国在地理位置上远隔大洋、跨越半球,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可能要比我们想象中紧密得多:中国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09,(2):86-88
在当前爆发的对保护主义的担忧中,有两个名字人们提得最多:威利斯·郝利(Willis Hawley)和里德·司莫特(Reec Smoot)——用这两位美国立法者的名字命名的1930年法案全面提高了美国的贸易关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通胀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8月份的通胀率为6.5%,创10年新高。这个增幅跟全球贸易失衡问题直接相关,但中国正试图不解决这个问题而控制通胀。这有两个后果。首先,该策略是否可行存在疑问——这可能令中国通胀加剧。第二,该策略旨在把全球贸易调整的责任转移到美国身上——这可能回过头来困扰中国和全球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1月25日】至少在短期之内,不要指望中国能为遏制正在全球扩散的经济衰退起很大作用。这并不是说中国将故意逃避它作为全球参与者的责任,也不是对中国的长远经济前景感到悲观。但如果对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创造需求的潜力抱有过高期望,结果很可能是失望,还会因此加剧贸易失衡问题(尤其是中国与美国和欧洲贸易中的顺差)导致的摩擦。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公报》10月13日】 综观近几年来中美和中欧之间在贸易和金融这两个最重要经济领域的分歧与矛盾,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贸易摩擦的背后,交织着两国或两个地区金融利益的博弈,在金融战略的背后,隐藏着两国或两个地区贸易与经济利益的较量——贸易摩擦紧紧牵动金融博弈。特别是中美两国一轮又一轮纺织品贸易谈判,中国财长金人庆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应邀于9月23日参加七大工业国(G7)的华盛顿高级经济官员会议,都十分明显地把国际社会关注的贸易与金融话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