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成效显著,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尚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应提上日程,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健全投入的长效机制成为加快补齐  相似文献   

2.
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将转向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小城镇发展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吸引资金可持续进入的体制机制。开发性金融在目标、功能、效率、手段等方面更能够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相适应,通过科学规划、搭建小城镇投融资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多元投融资主体等模式破解小城镇发展的资金及体制瓶颈,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态     
<正>1国办印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投入责任,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加大建设投入,完善管护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市场运作、专业  相似文献   

4.
以县城代表的重点小城镇是安徽未来城镇化承载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文章从安徽县域基础设施供给状况、投融资渠道及存在问题入手,测算安徽小城镇建设资金需求,并结合外地经验研究小城镇投融资模式创新及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演变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颜霖  尹庆民 《水利经济》2013,31(3):16-20
江苏沿海开发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确保大规模、可持续的资金注入是江苏沿海开发建设的关键。基于前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研究基础,结合沿海开发背景下的投融资现状,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从加强政府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持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改革.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筹资和融资渠道狭窄,民间资本份额过低,融资渠道不畅.研究结论:利用项目区分的原理深化改革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系.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2)积极培育投资主体,多方吸引社会资金;(3)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高政府财政收入;(4)城市资产管理市场化;(5)产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严重,原因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完善.现行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制约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应合理统筹大中型与小型农田水利投入关系、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关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交流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兵团成立50年来,为国家的安全和新疆的稳定、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已拥有174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45万人,耕地面积1591万亩.然而,兵团的小城镇建设却明显落后于自台区和其他省市.自台区和兵团"十五"计划都明确提出:兵团重点发展师机关所在地城市,推进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和北屯四个新建市的建设步伐;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团场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加快铁路、公路沿线、沿边资源富集区的38个小城镇建设,形成新的城镇群体."十五"期间,兵团小城镇如何进行实施和建设,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拓宽投融资渠道是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基本出路,本文主要从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这个侧面,谈几点兵团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解决农村环境建设中的资金、管理和人才等问题是很难实现和谐的。PPP这种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应用于农村环境建设,将增加农村环境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是不断深化农村发展的需要,是政府部门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是为农村环境建设解决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创新PPP投融资模式能弥补政府农村建设中人才和技术的不足,实质性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加快农村环境建设步伐。创新PPP投融资模式,应以政策激励提高私人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投资转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灵活运用农村环境建设的PPP模式,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PPP投融资项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就目前小城镇建设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工作;对小城镇要进行重新分类、准确定位;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等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政府必须制定系统的城建融资规划,控制债务额度,预设风险防线;健全投融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促进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问题,是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新黑龙江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城镇建设滞后,城镇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乏力。笔联系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谈些粗浅看法。第一,关于怎样突破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瓶颈”的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建成一个初步达标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也要2000万元。目前,中西部地区县乡两级财政大多属于“吃饭财政”,解决小城镇建设的成本,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运作,靠小城镇的资源开发和自身积累来筹措建设资金。要变资源为资本,合理有序开发小城镇的土地、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5.
矿业废弃地复垦投融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矿业废弃地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由于投融资体制不顺,矿业废弃地复垦率较低。文章提出创新矿业废弃地复垦投融资体制,将矿业废弃地复垦转变为能产生良性投入产出循环的产业,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财政资金和国际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矿业废弃地复垦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研究的民间金融主要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组织以外的金融形式与活动.就正规金融渠道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金融机构单一化、金融市场日益垄断化的局面,城镇资金进入农村的渠道越来越窄.就民间金融渠道而言,我国农户借贷数额50%以上来自民间融资,全国中小企业约有1/3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1]因而,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呈现出的特点,对政府制定新时期农村民间金融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金融创新来解决所面临的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选择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从而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本文试就辽宁省的金融创新做一些探讨,就未来如何促进辽宁省的金融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城镇对外(镇外)招商引资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个人向小城镇集中。但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是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一、当前苏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投资主体单一从苏南看,目前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乡镇政府,政府包揽了小…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角度,结合林业融资的现状和林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林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模式,为商品林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解决我国林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林业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探讨目前林业投融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林业投入资金相对不足、林业融资渠道窄、林业生产特点弱化林业投资的动力、存在对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社会歧视、林业资本市场不健全五个方面的问题。并从政府和市场角度提出完善林业融资体制的建议。在政府层面,提出强化公共财政、促进金融机构放贷、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的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建议;在市场层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林业部门与有关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政府的组织优势结合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机制,从而更好地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以市场的方法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