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2004,(8):39-39
在外地,当一个重庆人被问到“你是哪里人”时,他说是重庆人,而问者可能会补上一句:“噢,四川人。”然后马上又补上一句:“对了,重庆已经不属于四川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党中央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建立一个"大三角"的战略构想,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第四极".本文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对西三角地区的重庆、陕西、四川三省市进行产业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可分为内部极化效应和外部极化效应两个层次。川东北经济区作为"西三角"经济圈内部的次级经济区域同时受到来自成都、西安、重庆等三大都市群的极化,使得川东北地区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外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现阶段"西三角"经济圈的内部极化作用仍占优势。在此基础上,从"西三角"经济圈内部极化效应视角下对川东北经济区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未有根本改观。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超过1亿人。2003年也是近几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最多的一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净增1300多万,而且,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趋势在我国还将持续8~10年左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中国就业议程》预测,未来10年,中国劳动力将增加7000多万人。即使是最保守的  相似文献   

5.
6.
7.
区域开发中“三角增长极”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耕地资源约束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却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富余。这些劳动力滞留于农村,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力报酬的提高,影响城乡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积极和负面效应,指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是生产要素支配者追求报酬收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和非农业部门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天津人口分布与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结构等方面出发,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展开分析.经分析发现,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呈现出兼业性、区域性特点,并由于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技能的缺乏,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概念.通过数据计算,发现中国实际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特征、并高于1,说明劳动力出现了过度转移.实证分析也证明,农业劳动力出现“空心化”现象.农业比较利益低下是造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农业补贴是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三大因素,同时也是“空心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三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也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课题。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 ,农村劳动力可区分为农业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三个密切相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与此相对应 ,本文具体界定了“消化”、“分化”、“转化”三条渠道 ,以期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民工荒”反映的是整体短缺而非仅熟练工短缺,是全面而非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现象。从企业类型分析,缺工的主要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图们江为中朝界河,全长500公里(中国境内约490公里)。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在图们江下游交界。图们江下游地区临江通海,五国相望,是连接中国大陆与日本海沿岸国家的枢纽地带。在此地建立国际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开展产业开发和商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90年,东北亚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开发图们江地区的构想。1991年12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全世界宣布,用20年时间,筹资300亿美元,对图们江三角洲进行国际合作开发。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忧势,近几年,辽宁省建平县农广校对县城附近几个乡镇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财务能力指标,也是每个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所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经营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三角轮胎公司为例,对其盈利指标进行纵向分析,同时选取同行业10家公司进行横向对比,介绍三角轮胎优势所在.最后就企业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提出改进方案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夏莉艳 《南方农村》2012,28(8):20-23
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的加剧,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已经达到相当严峻的程度,由此导致农业的粗放经营、复种指数下降和耕地撂荒现象,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本文认为,突破老龄化的困境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制定专门政策,吸引青年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土地向职业农民种植大户转移;同时,依靠农业合作社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与特点,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并对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笔者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入量将减少;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省内贫困地区仍是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聚集地。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村劳动力仍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国改革》(农村版)今年第六期“编读往来”栏目中《教会农民种“知识”》一,颇有感触。当前农民纷纷离土务工,无疑是增加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亩地里刨不出小康”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辩证地看:农业劳动力转移超过一定的“度”,势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笔曾对本地区农民外  相似文献   

20.
一1988年我国经济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中央及时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在贯彻"治理整顿"的过程中,为了切实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和实现信贷紧缩,中央要求各地将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归田,并对到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实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据此,有关部门估计全国在今年内至少有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