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工具利息收支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本文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利润表中的报告情况并针对两种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工具利息收支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本文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损益表中的报告情况?最后举例说明了公允价值利息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对在金融资产计量中出现的摊余成本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概念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摊余成本仅仅产生于投资主体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这类金融资产,即产生于对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所进行的投资。摊余成本虽然是财务报表一个计量属性,但它不能用于初始确认,而只是用于弥补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摊余成本是用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债券的替代属性。  相似文献   

4.
冷琳 《财会月刊》2012,(11):28-29
摊余成本在现行会计准则中使用频率较高。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是否等同?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对其进行剖析,以揭示其所谓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冷琳 《财会月刊》2012,(31):28-29
摊余成本在现行会计准则中使用频率较高。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是否等同?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对其进行剖析,以揭示其所谓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务工具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列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减值及减值转回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规定.但实际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后据以计算持有期投资收益的摊余成本是否受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声音.文章针对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核算的实例分析,提出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意见,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余军  谷晨 《会计之友》2012,(32):68-7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从操作层面对摊余成本作出了相关定义,但该界定并不容易理解,易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且该解释也未揭示摊余成本的价值属性。文章运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重新还原了要素项目从形成至退出企业整个过程中现金流量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出初始金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及实际利率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行会计准则提出的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摊余成本的概念进行本质分析,最后提出一种更易理解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杨勇 《财务与会计》2016,(20):54-57
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以及"其他金融负债"应当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本文介绍了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计算各期摊余成本,进而作出相应会计处理的相关业务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行会计准则提出的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摊余成本的概念进行本质分析,最后提出一种更易理解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FASB和IASB对现有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改进情况,比较研究了两者的异同,进而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希望能够为我国相关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尤春明 《财会月刊》2013,(10):53-54
本文探讨了摊余成本的本质,对实际利率的选择提出了新的看法,最后指出摊余成本法的本质是期末以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的债券通常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债券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一种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笔者根据金融工具中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特点及两种形式的债券核算摊余成本时的不同,设计出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差额回归法,并通过实例具体解读了差额回归法的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的债券通常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债券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一种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笔者根据金融工具中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特点及两种形式的债券核算摊余成本时的不同,设计出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差额回归法,并通过实例具体解读了差额回归法的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任玉龙 《财会月刊》2010,(11):15-16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大讨论和对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本文从现实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出发,分析和论述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分类计量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相关改进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莺 《财会月刊》2014,(7):60-6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我国,一方面较好地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对历史成本计量的冲击,使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进行分析,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我国,一方面较好地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对历史成本计量的冲击,使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进行分析,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大讨论和对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本文从现实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出发,分析和论述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分类计量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相关改进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为例,对利息调整的核算内容、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新准则规定模糊之处,进而给出相应的实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君 《会计之友》2012,(16):16-17
金融工具准则的改进一直是各国会计准则改进的焦点。金融危机后,IASB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重大修改方案。文章从金融资产分类、计量属性等方面介绍了IFRS9关于金融资产规定的变化,同时比较了FASB金融工具准则改革意向与IFRS9的异同。IFRS9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但是仍存在缺陷。文章提出我国在借鉴IFR S9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