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推进,镇域经济体的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因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备受关注.以能量四环节理论作为能源研究方法,构建涵盖"源-网-荷-储"技术环节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利用能量四环节理论规划设计了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湿地特色小镇.案例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镇级区域能源基本自治;可打通"发-输-配-用-售"环节,实现镇级能源互联网;环境与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性较差.特色小镇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耦合供能可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新的供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能源技术创新和创新政策的原始研究文献,对能源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分析框架和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能源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提出了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诚 《科技和产业》2021,21(2):274-277
中国陆相页岩油和油页岩资源丰富,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油页岩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原位加热,但能耗大、开采成本高.若采用洁净能源如风能、光能作为能量来源进行加热,可有效克服原位加热技术的缺点.目前中外尚没有洁净能源联合加热开采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或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案例,利用科学经济的手段开发这部分资源,将使中国石油能源的可利用量大幅度增加.回顾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太阳能聚热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前沿,在此基础上提出风能-太阳能发电加热开采技术和太阳能聚热开采技术,并重点分析两项技术的研究难点与应用前景,为开展洁净能源在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及油页岩开采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并提供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张婧竹 《科技和产业》2023,23(10):219-227
新能源配储能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供给方式之一。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处于多元化、快速发展时期。首先,评估应用潜力大、重点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现状及市场进展。其次,概括现阶段新能源电源侧储能的技术应用主要特点。最后,识别各类新型储能技术面临的主要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促使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面对"碳减排"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要求。应该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实施;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产业地位;根据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总体上看,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价格高、性能不稳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在未来一段时期要通过扩大国家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以推动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充电桩等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市场应用等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路线图视角下的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挑战与破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慧  李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69-72
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生成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低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技术路线图视角为统领,论析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尝试从技术路线图绘制和使用过程所构建的科技经济社会创新网络的维度去回答问题的解决之道,文中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则是一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孙晓飞  周云  赵鋆泽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83-188
为促进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运用专利分析的方法从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生命周期、申请地域与技术领域等角度对我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相关分析,总结并展望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发展路线。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飞速增长,虽然气化、热解、液化等子技术发展不均,但都表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更好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对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The index is used to examine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Using 1997-2006panel data for 29 provinces, we fin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share in GDP,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share in GDP and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hare in GDP, an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non-coal shar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large gap in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than the e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industry structu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y cont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下中国的新能源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文章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与概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指出中国以发展新能源为策略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aximum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and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s in each region in China that can be practically attained at curr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s. Most of the nation's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re found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while most of its least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re in the hinterland that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and which depends heavily on coal consumption. China's low efficiency in energy resource allocation stems from its secondary industry, which is handicapped by the lowest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most striking regional differentials. A comparis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shows that the provinces being compared in this study differ tremendously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abundance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at the other factors are only adequate, rather than necessary, conditions. It is imperative to rectify the behaviors of provinces in balancing local energy allocation, to channel energy resources to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nd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as a whole. When taking energy‐saving steps, provinces must tak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both the national and local factors that affect energy efficiency. Furthermore, it is unrealistic for China to set a unified energy saving goal for different provinces. (Edited by Xinyu Fan)  相似文献   

12.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动力。在解析科技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四新”促“四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激发、升级和支撑作用。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从科技创新支撑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R&D投入经费测算出代表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能源强度,对两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关系研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泉州市为例从分析推进节能减排的现实压力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保问题,提出了推进和完善节能减排财政支持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科技的发展进步,正以更好的技术和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动力。这其中,既有贴近日常生活的绿色家电,也有生产方式优化以降低能耗,还有城市里的"智慧大脑",为绿色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面临着实现"碳排放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双重紧迫任务。面临相似压力的日本选择了"氢"这种极富技术挑战但应用前景广阔的替代能源,并雄心勃勃地发展"氢能源社会",其最新进展举世瞩目。日本不但在氢能源技术突破和相关绿色产业链建设中积累了诸多经验,更重要的是凭借着绿色治理框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合作协同,形成了能源升级中引导企业持续技术研发和市场化推进的治理策略、"刚柔相济"的治理模式以及不同阶段差异化的治理路径。这些实践不但为中国相关现实课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也对绿色治理理论的深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方程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采用195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CO2排放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考察表明:我国CO2排放量与研发强度、技术转移和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能源消费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尹硕  张耀辉  bc  燕景 《华东经济管理》2014,(7):53-56,80
在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双重背景下,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的动态关系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我国1952-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研究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正向关系,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增加影响显著,且具有粗放特征;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的变动呈现反向变动特征,说明能源效率的提升在长期对能源消费的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能源消费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能源效率的变动幅度,我国的能源消费存在基于能效提升的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9.
吴玮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55-158
"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一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市场换技术"的经济战略内容出发,分析了各方对于市场换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和市场属于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不能够进行交换,得出"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悖论.然后,分析技术转移方进行技术转移的动机和中国在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误区.对于如何通过技术转移获得技术进步,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I. Introduction Since late 2002, China’s energy demand and resourc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of energy. In our earlier studies of China’s energy demand as relates to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ization (Gates and Yin, 2002; Yin and Gates, 2002), we took more of a long-term view and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even if China’s economy continued to grow rather slowly, which was the prevailing perception at the time, there would still be strong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