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中国11家上市银行2002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探讨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应用推测变分法对银行业竞争程度进行测算,以Z值衡量银行的风险承担,并考虑资本监管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应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考察.得到的结论表明存款市场的竞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起到抑制作用,而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将会激励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它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拥有良好的金融体系,加之近几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有追赶中国的趋势,研究印度的金融改革对中国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银行业改革是金融业改革的重点,借鉴印度银行业的改革可以带来如下启示:重视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公营银行独立,鼓励银行业竞争;重视银行造血功能建设,提高银行盈利能力;重视银行改革和监管的制度保障,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部门的竞争性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多元化的趋势也随着股份制银行和私人银行的出现而初露端倪。从银行业来看,已经从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向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形成多元主体共同竞争的市场结构。北京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主要金融机构的聚集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转变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作为金融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银行行为及其盈利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银行的服务功能具有很大程度的同质性。观察国外银行业再造趋势,其重要方面是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调整和升级服务功能,突破同质性,并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均衡博弈分析,讨论不同市场状况和性质的银行竞争与整个行业服务水平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国内银行业只有进行差异化竞争,突破业务同质性所带来的创新阻力,才能实现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应对来自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3~2008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竞争与稳定之间关系的分析,分别运用Z值和勒纳指数衡量银行业的稳定和竞争程度,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和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即在初期银行竞争有助于稳定性的增强,而随着竞争程度的进一步上升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对银行市场势力产生一定影响。运用银行业空间竞争模型和勒纳指数分析银行市场势力,得出结论:顺周期的货币政策规则将增强银行市场势力逆商业周期变动的幅度,即由于货币政策规则的变化而导致银行在不同商业周期中的市场竞争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应注意的是,用这种估算方法观察到的勒纳指数变化并不是银行行为改变的结果,而可能是中央银行改变政策性利率所致。  相似文献   

7.
CEPA的签署,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内地银行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有着不可小视的挑战.而银行业服务外包是内地银行业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一个可选之策.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外包的优势,以及内地银行业对外包的应用,提出了内地银行用服务外包应对CEPA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CEPA的签署,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内地银行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有着不可小视的挑战.而银行业服务外包是内地银行业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一个可选之策.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外包的优势,以及内地银行业对外包的应用,提出了内地银行用服务外包应对CEPA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竞争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界,对金融业竞争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比较多,大多侧重于银行业竞争的一般效应以及银行业绩效水平与市场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西方学则从不同的视角试图揭示出银行竞争与诸多变量的复杂关系。目前对银行业竞争程度进行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Bresnahan模型法和PR模型法。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寡头市场中的古诺模型来试图构建银行市场的竞争模型,分析市场变化的影响,找出银行业在各行业竞争中的最佳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我国银行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在银行市场行为方面提出正确应对外资银行的介入、积极维护存贷款市场业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银行特殊性的认识导致人们对银行业竞争政策产生了一些误解。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政策建设还十分薄弱,在"后危机"时代,尤其需要加强对银行业竞争政策的建设。银行业的竞争政策可分为供给边的竞争政策和需求边的竞争政策,对需求边的竞争政策,中国目前急需加强消费者保护政策和降低消费者转换成本的政策;对供给边的竞争政策,中国目前急需加强确保可竞争性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规则的建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银行监管必须在保持金融稳定与提高金融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对银行机构的监管持审慎态度,市场准入监管比较严格。这种监管政策虽然在理论上限制了银行的竞争和发展,但却是监管当局为解决现有银行风险和保持金融稳定的一个较好政策选择。近年来中国为促进竞争而实行的利率自由化(市场化)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渐进式的转型改革决定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制度背景,也决定中国银行业有效竞争具有独特的特点。本文在对建国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结构方法建立Panzar-Rosse模型对我国银行业有效竞争进行实证研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加强市场有效竞争的措施,以确保将银行业竞争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在提高竞争过程中效率和透明度的同时,有效降低银行业中存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最终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而有竞争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银行业竞争数据,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规模分布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我国企业规模分布Pareto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均匀;银行业竞争对不同规模等级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均衡性影响,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进而促使企业规模分布更加均匀。一系列检验均表明上述结论非常稳健,可优化我国企业规模分布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银行业具有集中度适中、产品(服务)客观差异性较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壁垒森严的市场结构特征.在竞争行为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存在价格竞争行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产品竞争优势,中国银行机构之间的兼并收购行为较少.对此,今后应从降低准入条件、引进更多的银行转变为重视竞争效率的提升,继续实行存款利率管制,允许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发挥地方性中小银行优势拓展业务,避免外资金融机构势力在中国扩张过快.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使国内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银行业在加强内部治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形成有序竞争规则,防止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8.
发展网上银行是未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为此,文章阐述了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效应发挥是否随金融环境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呢?文章运用我国14家银行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此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但二者都比较微弱,而"金融稳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引进含有交互项的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银行业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银行进入的"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