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谐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存在许多对和谐一词的生硬理解和认识。要把握好和谐的本质意义,深刻理解和谐是和而不同、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谐是多样的统一;把握好和谐的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有序,和谐社会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话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次,分析了我国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最后,提出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对策与建议,主要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现代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极度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首先在西方提出的。本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点展开论述,以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类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远古时代低层次的"和谐"到今天的关系失衡,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和谐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成都城市精神的历史背景与内涵中,“和谐”占了极其重要的部分。本文论述了和谐在成都的城市精神中的表现,分析了成都产生和谐理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有三个基本和谐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而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历史观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和谐城市建设离不开和谐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之"和谐",应包括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中各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谐;城市经济发展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和谐,即历史与现实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只有重视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最终达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环境文化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动力;和谐社会是环境文化的价值诉求;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管理     
据我所知,和谐管理,是中国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红雷教授提出来的,并展开深入论析。不可否定,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倡人和,孔子、孟子都提出过人和的思想现点。日本人借鉴了我国的人和思想,很重视人和,认为 “人和、气顺”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日本企业里早就宣传人和意识,推行人和教育、人和管理。不过,他们所主张的人和只是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而黎红雷教授主张的和谐管理,其舍盖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人和范围,它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并且将和谐管理看作一种管…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休闲产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当前休闲产业的不足之处在于观念严重滞后,教育极其缺乏,大众化的休闲文化娱乐设施不足,休闲机会不均等,发展休闲产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是加强休闲教育,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休闲状况;丰富休闲产业品种,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休闲环境;处理好各种矛盾,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休闲秩序。  相似文献   

13.
朱熹集儒释道思想之大成,创见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文章侧重对朱熹和谐社会观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认为人伦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核心观念;风俗和美是其和谐社会观的突出表征;身心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重要基点;天人和谐是其和谐社会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儒家文化。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诸方面的和谐内容。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和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丰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模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界的视角上,从中国出发来思考世界,由和谐中国、和谐亚洲到和谐世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给世界以“世界启示”;当今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国际关系的状况给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时代机遇”。站在历史的视角上,和谐应该是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同时,和谐文明也是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形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和合整体系统论,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强烈的时代作用。和谐社会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一种天道与人道的和合思想;以人为本、处理好社会关系是一种人道和合的体现;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和生"的动态历程。  相似文献   

18.
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准确理解"和"文化,辩证把握和谐价值取向的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至关重要;弘扬"和"文化,促进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战略的实施,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哲学,提高认识和处理思想文化领域复杂矛盾的能力,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内在精神的和谐、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和谐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绿色和谐文化的支撑,绿色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绿色和谐文化包括生态和谐,人态和谐和心态和谐三个部分。生态和谐是柯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心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