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畅 《欧亚经济》2023,(3):87-110+130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冷战”结束初期美国便开始介入中亚事务。“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名进一步扩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其中,对外援助作为美国中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美国维护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美国宣布进入战略竞争时代,将中国定位为最大竞争对手,将俄罗斯定位为严重威胁,其全球和地区战略也随之调整,中亚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有所提升,成为美国与中国竞争和排挤俄罗斯的前沿地区。在此影响下,美国中亚政策的风向标——对中亚的援助也出现了新变化。因此,研究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对中亚援助的目的、体系、规模和趋势,不仅有助于把握美国中亚政策的新动向,也为观察战略竞争时代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一年来俄美在中亚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能源资源丰富 ,历史上一直是群雄争夺的重点地区 ,“冷战”后更吸引了各种势力竞相进入。“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 ,借此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介入 ,并不断谋求在中亚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地缘政治优势受到严重削弱 ,但它并没有一味退让 ,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增强自己在中亚的影响 ;处在两大国夹缝中的中亚各国也积极谋求自身的利益 ,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 ;周边地区的一些大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在该地区的竞争。中亚地区新一轮复杂的实力较量已经拉开序幕。虽然俄美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考虑到双方相互间的战略利益 ,各自都会有所克制 ,谋求合作将是它们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里海石油之争看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之后 ,作为可以取代中东石油供应地的中亚里海备受关注。随着美国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了在里海和中亚建立以能源为重点的地缘政治战略契机 ,该地区在今天国际环境和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就日显突出。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但美国却始终将俄罗斯视为重要遏制对象 ,极力反对它作为垄断力量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在这种情况下 ,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传统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 ,地缘政治也正逐渐成为经济的集中体现 ,而作为世界超级能源大国俄罗斯的表现 ,格外地引人注目。虽然伊拉克战争中的石油风险溢价并不明显 ,战争结束后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也开始逐步回落 ,但各地缘政治势力对里海能源的争夺仍将继续 ,这使中亚地区出现了多极化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地缘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地缘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力量     
有人说,中亚早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后来演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现在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历史上,多种文化在这块远离海洋的内陆相逢、相争、相融、相成。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中亚国家同样面临着外部文化渗透的压力和自身文化发展的问题。伊斯兰文化在中亚的历史进程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七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史称大食)向东进军中亚。而李隆基的唐朝也达到鼎盛期,中华文明西进中亚。两个帝国、两种文明相遇相争。公元751年,大唐将领高仙芝兵败于恒逻斯城,这成为中华文明影响止步于中亚的拐点。后来蒙元的影响虽然深入中亚,但结果却被东进的伊斯兰文化所同化。俄罗斯文化进入中亚已经三四百年,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在中亚地区的影响遭遇弱化,但俄罗斯文化却在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6.
曾向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0):42-70+165-166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诸多大国介入中亚事务而未导致该地区出现明显动荡的事实引人深思。这与大国在中亚同时存在明确的合作与“无声的协调”等互动模式有关。明确的合作主要存在于欧盟与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等行为体之间,“无声的协调”则普遍体现在诸多大国的日常互动中。迄今为止,“无声的协调”对于稳定中亚局势所具有的意义并未引起学界充分关注。事实上,“无声的协调”是大国在中亚经由长期摸索和互动,通过遵循“潜规则”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默契的合作。域外大国在中亚开展“无声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即遵守四个“潜规则”:不约而同地承认中亚国家的主权、默认俄罗斯在中亚具有特殊地位、尊重中亚国家奉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以及力促中亚的和平与稳定。“无声的协调”互动模式的形成与中亚地理环境具有的多重二元性特征、大国在中亚形成了特定的权力结构和心态结构以及大国积极配合中亚国家追求其外交政策目标密切相关。鉴于以上因素具有较高稳定性,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有其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易强 《环球财经》2008,(9):34-37
这场战争,是19世纪以来美俄对中亚争夺的最新版本,是俄罗斯对美国中亚“包抄”战略的反击  相似文献   

8.
试析印度的中亚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诞生了五个新的国家,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减弱.由于中亚占据极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再加上反恐斗争的需要,中亚在今天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大国对中亚的争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诞生了五个新的国家,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减弱。由于中亚占据极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再加上反恐斗争的需要,中亚在今天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大国对中亚的争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一家所面临的大问题,而是全球,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作为现有格局的维系者欧美等国所面临的大问题.换言之,能源问题无疑会对21世纪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科技、文化及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中亚地区是世界载能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石油、天然气为最.一场以能源为战略的"中亚逐鹿"之战正在中亚激烈展开.本文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在考察了大国和地区组织(美、俄、欧盟、日、印、中国等)在中亚地区的能源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并构建了保障中亚——新疆能源大通道的安全战略和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