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严羽是个唐诗崇拜者,其“以盛唐为法”的诗论思想是针对江西诗派以及“四灵”、“江湖诗人的诗弊而提出来的,有其现实针对性,严羽的诗论思想奠定了后世唐诗学的主导倾向。该文梳理严羽的唐诗和宋诗的含义;对其“词理意兴”论中的“理”和“意兴”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对严羽诗论思想的深刻性与矛盾性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讽谕诗论以“为时为事”为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合乎中唐时期的社会需要和进步诗人的愿望要求,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忽略了诗歌的审美特征,有碍于诗歌创作的题材丰富性和艺术多样化。批评历代诗人诗作,也有失偏颇。这是受传统儒家人世思想和“六义”诗论影响以及受政治热情、报恩意识所支配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90年代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内有点评、解读《诗》近60首的丰富内容。它的面世,为学者们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珍贵的文献资料。本文拟以《诗论》为论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及其所特有的历史特色,同时还将通过《诗论》来挖掘其中所彰显的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利于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诗论于庾信诗歌多重晚期老成有骨之作,目前期之风格为“轻险”、“淫靡”。钱钟书氏则以文本细读为立论之基,以子山之本质性诗风只当以“清新绮丽”赅之,颇异众家。考之庾诗文本,钱氏之论出之有据。  相似文献   

5.
平淡恬静与雄浑壮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心态和创作风格,本试从“动”和“静”这个角度来比较王维,苏轼山水诗的创作追求及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儒家的重“义”轻“利”和墨家的重“利”轻“义”相比,老子表面上似乎不要义,不要利,但实际上是通过“不义”而义、“不利”而利,使义与利达到最高程度的统一,以实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大义”“大利”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新月派承裁着使新诗规范化的使命。前期新月派既坚决捍卫中国传统诗论,同时又自觉学习西方诗歌艺术的新思想,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观情感客观对象化的抒情方式、“和谐”“均齐”的艺术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零”字打头的新词组频现媒体,似乎越叫越顺溜了,从“零距离”到“零差错99、66零缺陷”,从“零排放”到“零污染”、“零反弹”,从“零通胀”到“零磨擦”、“零容忍”……“零”冠词头,无非是形容“没有”、“不”、事情可靠、托底,但仔细推敲,又不是那么回事,感觉“零”字有被泛化、滥用之嫌。  相似文献   

9.
霍丽洁 《大众商务》2005,(10X):11-11
花店的商机遍布一年四季,只要你有独到的商业眼光,完全能够化“平淡”为神奇,无论是鲜花、绿植、仿真花,在淡季掀起消费高潮并非是梦想。  相似文献   

10.
婚姻超市     
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平淡,平淡得使人厌倦。他是个木讷的人,也分外善良。所以,当他第N次把他们两个人的存款在父母的授意下私自借给老家的兄弟时,她下定决心要离婚了。再回家是一周后,是和他谈离婚条件的。进门后,她却发现曾经的屋子变了样:在门楣的显眼处,书写了“婚姻超市”四个大字。  相似文献   

11.
北宋庆历前后,由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倡导一种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的新文风。梅尧臣的"平淡"诗风,契合欧阳修的诗歌精神,即被作为一种对旧诗风革新的典范,为当时诗坛所推崇。而梅尧臣的诗歌从自然到拗峭,再回归平淡,其完成的过程,正是在庆历前后,同时也是在"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映照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宋代文治斐然,是文化和艺术的天堂,书法艺术更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钱币的出现及发展也印证着书法艺术的演进过程,“御书钱”的诞生为钱币书法艺术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北宋之前各朝各代,钱币上的书法多以篆、隶为主,这两种书体虽然风格端庄浑厚,循规蹈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书法艺术千姿百态的灵活变化。宋太宗的手书“御书钱”开“御书钱”书法艺术先河,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宋代美学巅峰时代的诸般艺术特征以及宋太宗个人的美学理论修养,也可以说宋太宗为钱币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在文体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我国古代继唐朝以后又一个国力强盛的时期,都市商业文明的繁荣,在当时可谓登峰造极,达到了一流水平。本文从题裁、内容及传播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当时都市商业文明与文学传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宋前中期是宋诗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政治力量对诗歌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兴文治而使政治集团文学化,统治者有意提倡而致白体和西昆体的流行,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等政治运动带动诗歌创作高潮并进一步促成了诗歌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的梁山泊真如施耐庵《水浒传》中说的那样有“方圆八百里”之广吗?今辞书虽有解释,但由于没有提供明确的史料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曾于数年前进行过实地考察和采访,仍然没有找到宋元及以前明确的史料记载,因而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事实上,梁山泊在历史上不仅存在,而且其范围确有八百里,唐、宋、元时的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宋、元诗人墨客的有关描写也反映出梁山泊的确是一个水面非常广阔的大湖,说明施耐庵之言不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17.
《琴画楼词钞》是清代王昶所编的一部反映"浙派"中期词人创作成就的词选集,收录清代中期25位词人的词作共25卷,每人1卷。它在保存"浙派"词人词作、宣扬"浙派"词学观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了解"浙派"中期词人精神世界和艺术风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味"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味"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味"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味"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而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及对词味创造与生成的探讨上。上述两个维面,将"味"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曾选编了多部诗选集,以唐诗为基点,上溯先秦,下探清代,构建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诗史”。这部独具风格的诗史,以“温柔敦厚”的诗教立论,重视人品与诗品的合,一,严谨而又通侻认可诗歌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包容诗史“正”与“变”的多种样态,相对降低了唐宋诗之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宋太祖未能击灭北汉,史家往往引为憾事。与北宋相较,局促并州一隅之北汉政权无疑只是弹丸之地,然雄略如宋太祖竟也两次折戟河东,受阻太原城下。太祖之功伐未能奏效的原因,史家一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通过追述五代至宋初统一战略的缘起及演化过程,并进而从战略层面探究太祖未能攻破太原的因由,可以从中发现太祖既立足既定方略,同时又敢于相机权变,然对于先南后北战略的信守使得太祖对于北汉战事有所保留,终致进攻未果,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