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迅速融入各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引发劳动关系变革。但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和治理思路。本文依据机器行为学与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将人机动态演变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系统理论融合,通过理论逻辑推演,对人工智能赋能及人工智能合作阶段下的劳动关系系统进行重构,并提出以"保护算法控制下的弱势劳动者"为基本逻辑、以"可信赖的AI与体面的劳动"为目标的治理框架,分别从政府促进劳资双方力量动态平衡、实施全面的"劳动安全性"措施、进行"全谱系"的劳动保障政策设计,行业根据行业"异质性"制定劳动标准,企业实行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进行管理变革三个层面提出治理框架和策略,旨在超越传统劳动关系治理的"路径依赖",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关系变革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必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缺失。应该将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构建"校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模式,引导和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2008开始的劳动监察"两网化"监管定义为监察的"互联网+"1.0时代,潍坊市从2012年开始的劳动监察全面信息化过程,就是"两网化"的升级版,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正在开启劳动保障监察"互联网+"2.0时代。潍坊市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共包括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信息系统、移动监察信息系统、维权服务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为了实现"中国梦",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以劳动为本,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对实现"中国梦"的思考,本文强调尊重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并揭示了劳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和无奈。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尊重劳动,尤其对高校尊重劳动实现"中国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以期对尊重劳动社会风尚的树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王超 《企业文明》2011,(4):47-49
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是劳动价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尊重劳动的基本体现,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集中体现。劳动价值文化是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体面劳动"的概念于1999年6月由国际劳工组织局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但怎样发挥各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是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淄博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调解全方位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五月,代表"劳动",寓意"奋斗",汇集耕耘、创造、拼搏、智慧,是属于所有劳动者的季节.劳动,既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劳动,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造性劳动.斗转星移间,我们身处的时代,知识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劳动形态和劳动观念.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梦想的道理不会改变.不论劳动形态和内容怎样变化,伟大的劳动精神价值永恒不变.  相似文献   

8.
去年"五一"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我国政府提出"体面劳动",旨在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进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企业调解、劳动仲裁与法院判决"相结合的"一调、一裁、两审"制度.随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实行的"一调一裁二审"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强制仲裁的原则也和国际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原有的制度设计对解决劳动争议的力度较为薄弱,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应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是学校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实践营养和精神养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以理论和实践并举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科学有效建设好劳动技能课程势在必行。文章通对"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劳动技能课的可行性及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思政研究等,以实际案例与教学设计进行说明,重点对"工匠精神"在高校劳动技能教学中的施行情况进行了深入阐述与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本法的立法宗旨,该法在"单向保护"和"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用人单位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同时也赋予其管理自主权.通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俞超春 《中外企业家》2009,(2X):144-145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发展当今体育人文精神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监察这十年     
正"劳动监察是一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然而只有很少的政治领导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引自国际劳工局《劳动监察职业指南》2004年10月26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后发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于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而言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赋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的行政执法权力,成为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尚方宝剑"。十年间,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日趋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破冰前行。各级劳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实施五个多月,给我国各类型企业用工管理带来了剧烈的震荡.为数不少的企业将内部管理不善、国际市场变化和正常的产业结构调整统统"加罪"给<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冲击波"尚未平息之际,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劳动合同法>倍受争议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由对"事后"处理与调节方式的关注转向企业"事前"的行为规范研究显得非常紧迫.本文从合规的角度,探索性开展企业劳动关系合规研究.Z公司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创业者家长式领导风格在企业劳动关系合规过程中具有核心的作用;企业劳动关系合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突破成本约束;企业劳动关系合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裁可终局     
正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栏目内简称《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该法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与之前规范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规相比,这部法律有诸多创新之处,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便是"一裁终局"制度。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一直是"一调一裁两审"制,这一体制最大的缺陷就是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周期过长。而"一裁终局"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与员工除了建立受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会建立受到《民法》与《合同法》调整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本文就非标准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一个阐述,供参考。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而言,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有关系有劳动",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没关系有劳动",即由于用工对象不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条件而导致其与用  相似文献   

18.
黄珊 《人力资源》2017,(8):87-89
有一个经典问题:"每天上班基本是坐着,为什么还是感觉这么累?"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最初只是指那些对员工的面部表情有特殊要求的职业,比如:空姐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护士要付出"关心的情绪劳动",医生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殡葬从业人员要付出"悲伤的情绪劳动".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来认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突出抓好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完善"四个体系"、健全"五个机制"的总体思想,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企业安全生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