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已成为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新动能,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以百度指数为代表的数字轨迹数据,在挖掘旅游者行为规律方面独具优势。以四川省124处国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例,收集其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数据,从统计分布、空间形态、网络结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景区关注度数值差异显著,呈“二八”分布;(2)网络关注度空间异质性明显,景区关注度与景区星级均形成了集聚性分布特征;(3)旅游景点关注度网络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且景区自身的星级与网络关注度等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配特征。最后,以旅游景区自身星级和关注度等级为依据进行划分,识别出高星级低关注度、低星级高关注度等不同类型景点,分别给出对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获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8年对江苏旅游商品网络关注度的数据,采用网络数据挖掘法、泰尔指数、波士顿矩阵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旅游商品的网络关注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江苏省旅游商品开发规模、产品品质、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建议,以提高江苏旅游购物占比,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利用网络大数据了解客源市场特征以及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可反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促进景区的形象优化。同时也可为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对象进行研究,使用百度指数作为信息源对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游客的人群特点,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偏好等;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象感知、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准确了解游客对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结果](1)分析客源地市场特征表明景区对浙江省内地区影响力较大,中年男性游客对景区关注度最高,游客出游多受法定节假日影响,且行程安排多为省内周边游。(2)网络评价文本分析表明游客对景区认可度较高,游客旅游体验总体较好,但从景观风貌、休闲活动、景点设置、设施服务、文化底蕴、游客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细化分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景区优化提升可以从针对客源市场人群特点调整营销策略、联动周边景区、挖掘历史文化扩大影响力、完善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方面入手,同时,对核心景点的保护、注重以食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并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淳朴天然的景区旅游氛围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31个省(市、区)的“互联网+农业”的公众关注度变化,分析地域因素对公众关注度的影响,为“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地区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提取2014—2017年“互联网+农业”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国内对“互联网+农业”关注情况的变化,利用ArcGIS104分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公众关注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利用GeoDa软件分析公众关注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LISA图直观的展现出来。[结果]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2017年与2015年相比,全国公众关注度有所下降,但空间自相关分布上仍呈现一定的集聚状态。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 2017年我国范围内仅6个省市的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为高—高类型,其余省(市、区)均为不显著。[结论]“互联网+农业”的关注度在中东部地区较高且联动性较好,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其提供了便利,西部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的公众关注度不高且联动性较差,主要在于其农业发展程度不高,在今后“互联网+农业”政策推广过程中要重点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家乐与旅游农庄是乡村旅游地最具有乡村性的旅游服务企业。游客网络关注具有前兆效应,参考游客网络关注信息,揭示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类型、集聚模式,有利于构建农家乐、旅游农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方法]文章依据网络大数据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发布的休闲农业发展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南京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的分布以及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空间特征。[结果]发现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分布、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产业空间类型。[结论]南京市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呈现明显的空间等级性、区域差异性、团块状集聚、中心集聚辐射特征。从空间分布集聚度、网络关注热度、网络关注美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集聚空间分为高水平均衡协调区域、低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区域、失衡发展区域3种类型。不同的区域体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以网络关注度为切入点,基于百度指数对2019~2021年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对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的日均搜索量进行数据采集,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角度分析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南4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是中国龙眼的主产区,而寒害是龙眼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寒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其发生规律对防灾减灾与区划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根据《龙眼寒害等级标准》(QX/T168-2012),选取影响龙眼寒害主要影响因子,计算华南4省64个站点52年(1961~2012年)龙眼寒害指数(Hi),确定各级别寒害的发生频率,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52年龙眼寒害指数矩阵、主要发生月份(11月至翌年3月)寒害指数矩阵的经验正交分解(EOF),提取第一时间分量,分析寒害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华南地区平均积寒随年代呈减少趋势,有利于寒害的减少。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呈明显纬向分布,寒害发生频率由南至北增加,寒害还与地理位置有关,发生频率由沿海至内陆增加。寒害时间分布特征为:1~2月为寒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体现年寒害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年寒害发生的最主要时段,但发生频率随年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11~12月与3月不是年寒害发生的主要时段,发生频率相对低,但个别年份仍有可能出现较重寒害。通过与历史寒害记载对照分析,表明寒害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历史实况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探究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对游客选择出游时间以及旅游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分享平台,以2014-2018年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搜索指数作为研究数据,运用季节集中度、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地理集中指数等地理数学方法,研究辽宁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与空间差异,并结合SP...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流量、流质指数,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1-2016年国内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国内旅游流流量在时间分布上呈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沈阳、大连是辽宁省国内旅游流的主要聚集地。(2)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流流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阶段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3)基于流量—流质的匹配分析,将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流分为四种类型:大规模—高效益;大规模—低效益;小规模—高效益;小规模—低效益,并使用Arc GIS10.2工具绘制类型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旅游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关于旅游线路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季节性的研究较多,而从时空结合角度对旅游线路进行的专门研究则鲜有涉及.为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设计旅游线路,并为旅游者在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出游线路提供一定参考,文章运用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徐州国内出游线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绘制出时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出游线路以二日游为主,一日游出游半径集中在250~300公里,二日游集中在450~500公里;线路节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为支撑,计算出1995和2000年湖北省各市县植被覆盖指数及省级归一化系数。结果表明:1995到2000年湖北省级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从269.70增加到269.85,即植被覆盖率呈下降趋势;五年间湖北省植被覆盖指数平均降低了0.1。湖北省植被覆盖程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地理格局的控制,但是这种控制程度在逐步减弱;不同县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受制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大庆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大庆市1996~2010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数学分析,揭示了15年间大庆在石油资源开发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Pi)和Nemerow的综合污染指数(P)对大庆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四个不同功能区(牧业草原区、农业开发区、石油化工区、油田开发区)中油田开发区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其次为石油化工区,牧业草原区综合污染指数最低。采用As、Cd、Cu、Pd四种重金属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其中对大庆土壤重金属污染贡献值最高的是Pd,其次为Cu。近15年来,四个功能区中的重金属浓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另外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落地原油并未对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但废钻井液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区位熵等方法对山西省11个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绝对差异逐年增加,但相对差异在缩小。(2)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但呈现逐渐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明显高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3)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旅游资本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对外开放度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改革动力,以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为龙头,对接文化旅游三大板块,塑造文化旅游大品牌,加强省内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互补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是关乎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四川省21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解以及空间可视化分析。2010年后四川省农业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主要归因于规模效率的下降,而纯技术效率并未随着技术进步得到较大的提升。2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格局并未表现出与地形的空间耦合。四川省农业生产应当科学配置资源投入,提高农民农业管理与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基于价值创新的观点,在分析现有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和价值曲线的基础上,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了相应的旅游元素,对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价值曲线进行重构,并据此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严重,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分析研究区域大豆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大豆干旱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区域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45个农业气象站的大豆发育期资料以及大豆历史灾情资料,通过历史灾情资料反演,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并进行累计概率分布转换获得大豆干旱样本序列,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拟合样本序列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大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将大豆水分盈亏指数CD50,i=0.56作为大豆干旱过程初始判别值,以CD50,i≥0.56干旱过程持续日数(D)为主导因子,以CD50,i≥0.56逐日累加值(SDI)为辅助因子,构建了基于日尺度气象资料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实现了干旱的动态化判识,指标验证结果显示与灾情记录等级完全符合的样本占全部样本的82.4%。(2)东北地区大豆每站平均总干旱频次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达到1.51次/站,其次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法对2001年—200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范围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着明显不均衡性,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差异存在收敛趋势,但缩小幅度缓慢,三大经济带农产品出口贸易差异明显,西部农产品出口贸易差异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