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2021,(9):53-63
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差异巨大,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差异明显。为全面考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分化规律和系统总结评价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本文从政策环境视角构建了"人地关系—产业发展"分析框架,尝试厘清人地关系、产业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互动机理。根据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提出功能统筹型、集约优先型、以地兴业型、资产激活型四种改革模式。利用2015年中央授权的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政策和实践效果进行验证分析,探究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程度对宅基地居住功能保障和财产功能显化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地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建议,强调宅基地制度改革应重视改革前的政策环境,坚持差异化的改革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会计》2001,(8):13-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下发财税[2001]93号文,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的若干政策予以调整,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本刊讯 经酝酿多年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终于有望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国土资源部于近日基本完成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的编制、修改工作。按照工作程序,下一步试点方案应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审议。据悉,按照目前已经基本成型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宅基地规模、面积构成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区域差异,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规划编制,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文章从依据黑龙江省地貌特征划分的北部山区、南部山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四大区域中抽样选取201个行政村的宅基地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宅基地规模和构成特征,其中包括了宅基地面积构成中的房屋基底面积和非房屋土地面积,以及非房屋土地中耕作用土地的比例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了宅基地规模和构成的区域差异。[结果](1)黑龙江省农村宅基地面积普遍比规定面积大,介于700~1 400 m~2的比例较高,区域差异明显。(2)房屋基底面积多介于40~150 m~2,非房屋占地比例较高,存在宅基地无房屋和房屋空置现象。(3)耕作用土地是宅基地内部主要利用方式。[结论]应结合宅基地标准完成确权登记,并对成果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实现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关注和合理处置超标、一户多宅等现象;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探索"三调"中村庄内部用作耕作土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三农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科学把握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必要对这一阶段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且2004年以后这一效应明显加强;相反,金融支农政策的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与区域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基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与方略的重要依据。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经济最为发达、集聚度最高的地带,肩负着"中部崛起"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辐射周边城市、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任,因此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测度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基于长株潭地区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差异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株潭地区23个区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划分出4个等级,最后结合区域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陕西出台的宅基地退出政策,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演绎法,对陕西出台的宅基地退出政策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和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主要存在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测算补偿的依据有待完善、分区域制定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单一以及忽视了农户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等问题。2)提出了明确界定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范围、科学确定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依据、从农户退出意愿与政府补偿意愿相结合的视角制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按户核算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标准、农村宅基地退出需要地方各部门的协同努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不久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都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这为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房产税改革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目前的主要内容在于将居民的一般住宅纳入征税范围。该政策的实施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时,也必然会对整体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造成影响。本文基于我国在沪渝两地实施的房产税试点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使用我国2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选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该政策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效用,并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现行房产税试点改革对试点城市的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整体效应呈现负作用。在房产税改革推进过程中,本文的结论将会为政府以居民整体收入影响角度考量具体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细则提供可能的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宅基地管理,对于保护农民权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9年4月份开始,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宅基地课题组对江苏省92个县(市、区)宅基地与农房管理利用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并先后赴6个涉农区县对23个镇(街)57个村(社区)的606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以此为基础,对江苏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河南省域出发,利用1996~2005年数据对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包括区域经济差距衡量指标的确定,10 年间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分析,和2005年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现状,得到的结论是: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增加,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并利用SPSS11.5软件把2005年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最后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我国第一批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14个县(市、区)(不含西藏曲水)为研究样本,揭示影响宅基地政策本体建设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组态作用路径。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法。研究结果:(1)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维度的各单一因素均不能单独成为影响宅基地政策本体建设水平的必要条件,政策本体建设水平是多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双重禀赋主导下的地方政府推动与经济支撑路径”和“治理—收入—优势资源主导下的宅基地禀赋与经济支撑路径”是促使宅基地政策本体建设达到较高水平的两种组态。(3)优势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对宅基地政策本体的建设水平具有普遍性影响。研究结论:应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多维因素的协同联动,选择适合的路径精准建设宅基地政策,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开展中央和地方宅基地管理政策的文本分析和量化评价,为新时期宅基地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法。研究结果:(1)39项宅基地管理政策制定较为合理,一致性可接受等级及以上的政策数量为28项;(2)中央和地方层面上,宅基地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发布主体和执行机构类别较少,激励手段不明确,政策保障不完善;(3)区际层面上,宅基地政策的短板因地而异。东北地区对住宅建设的约束不足,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管理较弱,西部部分地区宅基地管理监督系统不健全。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管理政策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各地应充分考虑自身特色和宅基地管理现状,在增强可操作性的同时,加快推进宅基地管理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虽然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有待解决与突破。在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优化建议,包括从宅基地盘活再利用、产业多元化发展等视角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从探索宅基地多重置换模式、健全宅基地退出补偿体系等方面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从适当放宽宅基地流转主体范围、健全宅基地市场交易机制等角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农村生活、生态、生产“三生”融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优美篇章。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虽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但现有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区政策对于探索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国外产权界定、市场交易、治理结构以及居民点建设进行阐释,再从我国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制度障碍及改革着力点、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效果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提升了农民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缓解了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和低效利用等问题,但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和保障机制。因此,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还应该针对农民的实际诉求,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谨慎推进改革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09,(11):37-37
日前,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明确了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霍嘉   《农业经济问题》1996,17(6):36-38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客观上是不平衡的,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三级梯度”格局的形成不仅是国内各地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人文、基础诸条件和历史机遇不均等等一般原因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而且还有其深层原因,譬如一是体制性原因,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的计划经济条...  相似文献   

20.
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逻辑能够反映出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决策行为和政策实施的路径设计,展现政策工具与政府治理和政策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多重政策目标、经济社会资源、农民群体特征以及复杂的改革环境等因素对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影响。江西省余江区借助混合性政策工具为市场配置农村宅基地资源奠定了基础,组合使用自愿性和混合性两种政策工具将改革措施深度嵌入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创造性地实现了政策工具与制度体系和政策模式的有机结合。余江区的试点经验体现在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政策工具的特性、功能和实际作用构建制度体系,产生有利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实现的政策工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