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瑞萍 《中国经贸》2010,(22):93-9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其中金融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吕梁市为例,基于2000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相关金融指标探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金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本文运用产业结构优化率、金融相关比率,人均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指标衡量了1996—2011年间河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协整分析得出结论:河南整体的金融发展并未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银行信贷投放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非常有限,河南应从多方面加快金融发展以更好的支持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机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峥 《山东经济》2011,(6):51-5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与动力。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统一。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金融体系通过资本供给和资本配置机制,发挥金融功能,促进产业关系协调和产业结构协调,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融合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4.
张静 《科技和产业》2022,22(3):229-23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三明市金融业可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运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发展消费金融等措施助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合理产业结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金融通过改变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可以间接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正确认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有助于合理利用金融资源,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成本,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效率.  相似文献   

6.
金融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宁波市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甚微,说明宁波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支持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着力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在我国,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中心,而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产业优化选择的主要目标是从低附加值的一般性产业样本中,遴选出具有高附加值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过程来分析,产业优化选择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主要以产业实际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资本配置、信用催化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在总结产业结构和金融支持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出金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并从优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推进金融业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加强金融行业建设等三个角度提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盛方富 《老区建设》2014,(24):25-26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对产业结构的选择、形成与转型具有先导和助推作用,通过实证方法分析金融与江西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从金融视角提出助推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发展对东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支持作用,从而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卉 《改革与战略》2009,25(11):72-74
从“微笑曲线”模型可知,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的附加值是不同的,两头高、中间低。文章从这一角度分析,认为珠三角恰恰是位于“微笑曲线”的谷底。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珠三角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文章提出了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史修松 《改革与战略》2011,27(4):157-159,171
世界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是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消除,发展缓慢困扰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各国经济。文章从贸易需求和产品结构角度分析出口贸易对江苏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服务业、配套产业、扶持民营企业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等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阳 《科技和产业》2021,21(11):67-73
近年来在绿色政策的引导扶持下,中国绿色金融实现迅速发展.影响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因素甚多,绿色信贷始终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选取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实施绿色信贷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建议绿色政策以政府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着力点,对策措施聚焦于增加政府绿色金融支持、不断完善银行绿色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过后,各国进入经济复苏时期,首要任务肯定是扶持国内实体经济,限制进口。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关系的分析入手,针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得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共同成为产业结构转换的实现机制,二者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的加快是安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较大推动力。这为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地出现了"重新思考产业政策"的热潮。在这种"产业政策的回潮"中,人们对"市场失灵"理论作为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批评,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失灵理论和能力理论等产业政策的新理论,并提出了企业家型政府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政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塑造市场和创造市场,而非修补市场失灵。文章认为,国外产业政策理论的这些新发展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的产业政策实践为基础的,它不仅对产业政策只适合于追赶型经济的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而且也提出了如何认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新类型或新工具的问题。产业政策理论及其实践的这些前沿问题对推进我国产业政策研究和改进我国产业政策实践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它对我国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本文对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从管理机构、政策法规、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借鉴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福建28家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识别样本上市公司低碳生产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资产利润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行业污染属性和消费者属性对样本上市公司低碳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据此提出三条政策建议:完善和贯彻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的扶持政策,发挥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强化对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投资的融资扶持,奠定坚实的资金保障;强化消费者对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的监督压力。  相似文献   

20.
李红河 《科技和产业》2010,10(4):32-35,77
在对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重庆市为例,运用1980-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重庆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相关率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金融结构比率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不存在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重庆市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