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顺祥 《新财富》2005,(1):33-33
真实利率维持低位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的改善使得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我们预计2005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会太大,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手段将增强。当前利率政策似乎更加关注存款负利率问题,2005年持续加息的可能性仍较大,由于通胀趋缓,初步估计可能的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  相似文献   

2.
李稻葵 《浙商》2010,(8):28-28
我相信政策制定者会不断审时度势,不断根据通胀形势和通胀预期来调整,用加息来应对通胀,这个大的方向应该说是没有争议的。什么时间出台则要看下一轮数据。不仅要看通胀数据,还要看通胀预期。二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外溢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利率政策对中国利率水平有溢出效应,中国利率政策对美国利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房地产泡沫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美国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通胀程度和外贸出口均存在短期不利影响;美国参议院施压人民币升值,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保持警惕,防范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风险;二是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国际危机;三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天龙  张永军 《中国物价》2011,(6):51-52,74
欧洲央行4月7日将基准利率由1%提高至1.25%,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先于美联储加息。美欧加息步调不协调.凸显出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加大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从后果上看,欧洲央行小幅加息有利于稳定欧元区通胀预期和强化欧元形象,支持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反通胀努力,也有利于我国继续灵活实施抑制通胀的政策。预计欧洲央行未来将继续谨慎实施小幅加息政策。  相似文献   

5.
马骏 《新财富》2009,(12):31-31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国务院最近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要管理通胀预期,就是要对可控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这些因素包括对国内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增长和实际利率)的预期,对财政政策的预期,对政府救股市、房市的政策预期,对土地供应的预期以及由于汇率政策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6.
庞宝林 《新财富》2006,(7):22-23
最近能源和资源的价格上升太急太快而引起了通胀忧虑.美联储不得不改用强硬的语气对付通胀。造成近期的股市震荡。事实上,投资者预期利率见顶的乐观情绪已经改变.改弦易辙地关注三个不利股市的因素:第一,美国经济可能已见顶。这意味着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会随之放缓:第二,美联储此前已加息十几次。但股市仍在加息中上升。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不断向好。而现在的情况可能迥异;第三,全球银根收紧。欧洲经济和通胀上升、利率向上,亚洲国家如韩国也因通胀而第四次调升利率至4.25%,日本也可能加息等等。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我国出现股市热、房地产热,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为应对通胀压力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以稳定通胀的压力。本文重点就加息对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房贷、股市、居民储蓄、通胀预期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央行的核心是服务于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通胀温和、充分就业以及金融稳定等等。2014年11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发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猜想。但降息后利率不降反升,再度降息、降准等预期数次落空,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利率政策已经失效?那么2015年降息周期又能否延续呢?2014年11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发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猜想。但降息后利率不降反升,再度降息、降准等预期数次落空,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利率政策已经失效?那么2015年降息周期又能否延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由于货币政策收紧太慢,受到舆论批评。一方面,美联储没有考虑到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是基于近20年的货币宽松与物价走势经验,认为物价上涨是暂时的;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目标更偏重就业,对物价上涨容忍度提高,失去最佳的收紧时机。美联储治理高通胀陷入两难困境:如果政策收紧态度不够强硬,通胀预期能够自我实现;如果政策收紧太快,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可能误伤到经济发展。尽管2022年已经多次加息,然而物价指数仍处于高位,美联储应加大缩表力度,从资金的量价两方面同时发力。美联储在治理通胀的同时能否让美国经济“软着陆”,能否避免金融危机?美联储治理通胀面临困境的启示是货币政策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万应灵药,不能长期、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胀压力渐强,负利率或重现,加息预期升温,这一观点最近在市场上越来越盛。但是,在判断货币当局的政策取向时,我们必须量化压力程度并考虑央行对通胀的容忍  相似文献   

11.
利率政策仍是目前整个货币政策中最牵动市场神经的焦点,在利率政策没有明朗之前大盘仍可能保持弱势调整。近期以来虽多个部委一再澄清短期内没有加息的可能,但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却无法排除。  相似文献   

12.
驯悍记     
石镜泉 《中国市场》2011,(12):36-37
加息只能遏制资产通胀,遏制不了"菜篮子"引发的通胀。中央今时用行政手段促进供应增加、疏导物流、消减中间环节来应付"菜篮子"通胀,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的通胀有中国的特色,仍是由食品价格上升带动的通胀为主,全靠加息解决不了问题。不过中国近日又的确加了息,其意在于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我国再次进入通胀周期,居民存款利率实现连续11个月的"负利率"状态.长期维持低利率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能够缓和通胀,但是可能导致另一种价格上涨,同时加息的时机和条件都已经成熟,所以在2010年末央行宣布加息.加息对于抑制通胀意义重大,但是加息对外贸企业却有一些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外贸企业应对加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如期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后,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进入利率正常化阶段。由于背景不同于以往,加息将在新的利率政策框架下进行。同时,因美国经济复苏仍存薄弱点,此次加息并不意味着持续加息周期的开启,因此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总体可控,并呈"金融先于实体","国际大于国内"的格局,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整体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低利率政策无效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不但没有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企业投资,使宏观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反而呈现“流动性陷阱”的迹象。分析低利率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没有取得预期作用的原因,利率杠杆没有起到预期作用。要提高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和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经济主体因为获取、处理经济信息能力差异,会表现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信息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扩散与学习,因此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是反映信息强势主体的预期.本文分别测定了公众通胀预期和专家通胀预期,并选取7天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因变量,将两种预期分别置入前瞻性泰勒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检验基于不同主体预期的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没有反映专家预期可能是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美联储加息一事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2016年9月21日,美联储发表声明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目前经济并未过热,本次会议按兵不动是为了等待看到更多就业和通胀好转的证据,只要就业持续好转,又没有重大风险,预计今年将加息一次.本文主要以美国上市公司分析为基础,解析美联储为什么短期内不加息,分析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探讨加息前的准备措施,并推演加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此次利率上调的幅度不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为有限,但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持续加息的可能,因此加息预期会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的心理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此次利率上调的幅度不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为有限,但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持续加息的可能,因此加息预期会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的心理判断。  相似文献   

20.
刘昊然  陈昱 《现代商业》2007,(27):191-191
本文利用1995年1月到2006年12月的相关数据,估计了我国附加通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而对于通胀预期,本文使用Hamilton在其文献中运用的,基于可观测的月度通胀率和利率序列,设定不可观测的预期通胀率和预期真实利率服从VAR过程,然后将该过程改写为状态空间表示,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推断通胀预期。实证分析表明: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影响也十分显著。模型表明,经济主体根据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进行消费与生产决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决定于它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