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部人控制是指公司内部人滥用其依法或事实上掌握的控制权,或操纵、攫取公司外部人依法享有的控制权以追求自身利益,损害公司外部人利益的行为和现象.现有的控制内部人控制机制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公司债权较之股权具有期限性、现实性、确定性、优先性特征,可对公司内部人形成强大的期限压力、现实压力、依赖压力,对公司内部人而言是一种硬性预算约束.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对于控制内部人控制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司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时,应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帮助受损利益相关者完成再谈判.为了对实现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旦公司管理层治理财务无效,公司财务控制权就应向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债权人应根据不同债务人不同的财务状况,选择介入的深度与广度,对公司实施相应的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是导致我国债权人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而债权人治理低效激化了公司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债务的治理效率有所提高,债权人风险得到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权人治理的漏洞,转而利用短期债务进行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这为债权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参与企业治理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但由于债权人的“外部人”地位和公司“有限责任”的特性,使其利益往往受到侵害。从法律视角思考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修改《公司法》,赋予债权人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的权利,让债权人参与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能够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主体和形式选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形式选择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核心主体是以银行为代表的机构资金交易债权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形式为以单纯债权人的身份参与公司治理;以全体债权人集体参与的形式为主,单个债权人独自参与的形式为辅;根据债权人的不同情况,既可采用债权人亲任直接式,也可采取债权人委托间接式;宜以法律的任意性规范赋予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并列举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缺陷、行政干预及信贷约束软化等因素,导致我国债权人缺乏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债务治理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现实条件,通过借鉴债务融资的相机治理机制,为我国银行债权人介入公司债务治理设计了一个初步框架,提出了银行进入公司监事会可能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介入公司债务治理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缺陷、行政干预及信贷约束软化等因素,导致我国债权人缺乏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司债务治理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债务治理的现实条件,通过借鉴债务融资的相机治理机制,为我国银行债权人介入公司债务治理设计了一个初步框架,提出了银行进入公司监事会可能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介入公司债务治理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与债权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逆向选择,有利于债务人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会计稳健性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可以降低债权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有利于债务人获得长期债务融资。具体而言,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发现会计稳健性与长期债务比例之间的显著关系。另外,地区金融发展深度会削弱会计稳健性对长期负债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司股东与债权人是公司最重要的两类利益主体。股东有限责任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股份回购,往往导致公司资本的减少,动摇了公司的资本基础,削弱了对债权人的财产保障。为在股份回购中寻求债权人保护机制,矫正股份回购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实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有必要从限制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数量等方面设计股份回购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债权人代位诉讼是民事诉讼的形态之一,其理论核心是债权人的诉权问题。为切实保障债权,应从立法上允许债权人享有直接受偿权。同时,为防止代位权的滥用,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司“资本三原则”是为了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维护公司稳定和促进公司发展而确立的。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融资技术的更新,资本的理性投资功能增强,担保功能锐减,资本三原则理论的历史局限也日渐显现,其在债权人保障机制体系中的核心保障功能地位已发生动摇。对此,学术界对公司资本信用展开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资本与信用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资本充其量可以来证明信用的存在,而信用才是公司债务担保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以1998—2007年符合增发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资产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大,增发中请越容易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而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增发申请能否被证监会批准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股份公司是一个由股东、经营者和职工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关系网络。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对资本所有者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体系,具体包括对职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的责任和慈善行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公司经营范围性质学说质疑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经营范围的性质取决于公司章程的性质,公司经营范围的意思自治性与公司能力的法定性存在矛盾、互不相容,公司经营范围不能构成对公司能力的限制。公司经营范围的内部约束力及于公司机关及公司内部人员,是对其行为即权利、义务、责任的内部规范。内部规范说应引入善意第三人理论以平衡股东及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债权转股权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是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但是,并非所有国有企业都符合债转股条件,债转股对具体企业也不是都有利。影响转股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转债条款。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中,隐性债务因其增长迅速、规模不清和风险不确定,成为未来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隐性债务挟裹主体众多,关联利益甚广,因此,基于共同体视角,明确治理主体,有利于化解风险。在隐性债务生产阶段,因利而合的共同体大肆攫取利益导致隐性债务激增;在债务风险凸显阶段,利益共同体的本能选择不是"安危与共",而是"大难临头各自保"。但债务风险的"飞去来器效应"和群体性焦虑,将促使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更是治理共同体。在隐性债务治理阶段,共同体应形成"共生"意识、采取"共治"行动、构筑"共担"保障,实现有效共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实证研究了33家公司债券条款、公司债券标的资产以及公司债发行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的期限、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债券发行公司的长期负债能力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负相关关系,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正相关关系,而债券发行公司的短期负债能力和发行时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财务监督机制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以及保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方式。财务监督过程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经营者对生产过程的监督。目前存在以审计委员会为财务监督核心的英美模式和以监事会为财务监督核心的德日模式。公司财务监督形式上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形成具有递进性和交互性的综合监督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的集中。市场经济中运用国债调节经济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因此,财政风险不可避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财政风险具有改革风险与市场风险两相交汇的特点。从债务负担率看,我国国债尚存在一定发债空间;从综合风险体系看近年整体风险较大,速度增长过快,虽有所控制,但仍居高不下。而且,在国债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效果上也蕴藏着一定风险。因此,化解债务风险,既要依赖国债管理,协调债务期限,避免到期债务过于集中,更要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发展,以便为财政收入提供长期而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可转换公司债的涵义、性质特征及融资功能,回顾了该制度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演变与完善的历程,认为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制度的理论和立法的完善需要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应有条件地移植授权资本制及相关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