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尽管这种现象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都会持续存在,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沟通、厌学现象、违纪行为、安全隐患等问题令人担忧.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因素,必须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构建教育监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吕云涛 《价值工程》2011,30(33):328-328,F0003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三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驻马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社会问题,但不同地区、不同留守类型的孩子,其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对驻马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统计,找出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为当地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新的社会群体。唐山地区留守儿童有着自身的特点,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生活上、心理上、教育上的问题,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6):6-8
以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作为调研对象,结合实际调研,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分析留守儿童身边的事故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证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存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和公共安全设施等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监护人类型、教育、心理等问题方面,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与建议。但是,关于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学术界专门研究的文章很少,学术界最多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试图通过对甘肃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提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却远离父母,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宿在亲友家中.这些不足14周岁的孩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只能用不成熟的心智去承担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也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他们的关怀和教育已迫在眉睫.从情绪情感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情感的应对方法,比如加强家庭教育、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感、改善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呼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等,对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有积极意义.而开展关于留守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调查,也能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个领域,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全国和全社会应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现象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与长期固化的二元社会制度之间摩擦的结果,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地区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面临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继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其所出现的品德问题也引起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主要有自私、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倾向,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德育的缺失,所以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多方的作用才能是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耀平 《价值工程》2013,(2):254-256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由于留守子女在亲情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道德行为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这样,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就成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归根到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  相似文献   

12.
陈华强  徐欣 《价值工程》2012,31(2):191-193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城市化程度加深,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家庭问题中的一个部分。笔者从发挥政府职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建立留守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的合作网络四方面对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惠卿 《价值工程》2010,29(5):223-224
本文采用问卷对海外留守儿童进行抽样测查,以了解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状况的现状;并通过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中了解形成不同归因倾向特点的原因。这不但有利于帮助海外留守儿童摆脱留守带来的困扰,而且有利于为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黄汉艺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1):321-322,32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跟随出外打工的父母进城而留在农村的农村儿童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几点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范志毅 《价值工程》2012,31(17):292-295
本文通过对国外与国内幸福指数研究考察,旨在对留守儿童、大学生、公务员三个特殊群体进行了幸福指数研究。这三个群体不仅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还有其独特性,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敏 《价值工程》2013,(32):304-305
我国传统上缺乏法治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从儒家忠孝等级伦理到如今的社会人情关系,这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支撑和底蕴。其中留守人群法律保护问题在几年来尤为突出,成为阻碍法治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一方面因为关于留守人群的法律权威在社会中还未形成,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和规定,导致了留守人群成为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因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留守人群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山坡 《价值工程》2010,29(25):193-194
心理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而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由不适应向适应的转变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再对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作了探析,提出了预防、解决方案,以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s China is experiencing an urban revolution with massive rural-to-urban migration, millions of children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ir parents’ migration and their decisions about family arrangements. With the discriminatory hukou system and harsh living conditions in cities, the dilemma migrant parents face is whether they should take their children with them to the city or leave them behind. This decision determines the household, school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s that children live in, which, in turn, shape their well-being. With a unique strategy of comparing ‘left-behind children’ to ‘migrant children’ and a gendered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ifferent family arrangements among migrants and consequent housing conditions and gender dynamics affect children's educational well-being.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complex impact of family arrangements on children, which is conditioned by wage income and the gender of the absent parent and the child. We find that children from less favorable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benefit more from moving to cities. Children living with both parents and those living with their mother or grandparents tend to do better. While the effect of housing conditions is marginal, family arrangements have a gendered effect on children.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观点,并给出了教育活动实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