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志武 《活力》2010,(23):48-49
本文以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差异作以研究,为区域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各县(市)域经济增长中没有出现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类因素均不具有优势,即结构份额分置和竞争力份额分置都为负值的现象。各县(市)域经济增长中没有出现产业结构因素不具备优势(绉构份额分量为负值),但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竞争力份额分量为正值)的现象。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欠缺竞争能力,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较低。应该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竞争力着手,起到促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对中外经济增长方式加以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不仅使我们从质量上区别其不同,而且从数量上把握差距,为国家制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重点、政策取向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东部地区,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增长也对物流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而在中部和西部,经济增长对物流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提高中西部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技术将是中国未来中西部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般生产要素、结构因素和体制因素三个层次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特征利用计量方法对时间序列划分时间段,并根据自相关检验结果采用Prais Winsten AR(1)或最小二乘法(OLS)分别进行回归,从而解释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此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各阶段人均GDP、结构指数与体制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阶段性动力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利用外国资金的数额直线上升。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的外资累计额已经超过了3800亿美元。随着利用外资额的增加和引进外资时间的增长,为我们研究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也为研究者选择典型案例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正是这一原因,外贸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话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法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四个人口大国的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需求是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然而不同的是,这四个国家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投资需求的影响,而中国则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消费需求的影响;另外,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这四个国家。据此,本文强调中国应加快形成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为主,同时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促使经济更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本文也提出了相关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信息化程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信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广泛论述。我国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人口基数大,整体国民经济指标中的信息化成份还相当低,目前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还缺乏可比性。而且用于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国内各城市、省份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和应用的指标和参数也鲜有论及。深圳是我国改  相似文献   

8.
院文章依据内生增长模型,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远大于比较优势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已转变到依靠规模经济拉动的方向上来,规模经济而不是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伍近波  彭莉莎 《价值工程》2013,(30):143-144
本文对我国2006-2011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是否同步,东、中、西部二者的同步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低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并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使各级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居民收入的提高,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从寻求区位比较优势到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观及其演化,分析了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研究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对探讨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郝玉柱  田磊 《物流技术》2011,(17):184-187
结合北京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北京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出口。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北京市经济增长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出口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与进口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对结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韩志霞 《价值工程》2006,25(5):8-10
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文章采用1991~2003年的统计资料,对河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最近几年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仍处于中国的中等水平,并且省域内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构筑河北省大开放格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欧盟地区、美国、日本及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搭建数字经济发展测评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量体系,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针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助力经济增长给出了管理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田振中 《物流科技》2011,34(5):45-46,137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确定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测定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丽  蒋卫 《价值工程》2011,30(34):219-221
目前国内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考虑空间依赖性引起的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文章引入空间变量,利用卢卡斯内生经济增长函数,构建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1990-200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空间依赖性的存在,证实了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且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更好地诠释了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2005~2012年长三角经济圈20个城市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证实了物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回归分析中Hausman检验拒绝存在随机效应的原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发现物流业发展的三个指标,物流产业规模、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规模均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组别的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对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近几年实际数据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物流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模型进行分析判断,并使用边际效用分析以及弹性分析法具体量化物流业对湖北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物流业推动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