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通过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社会,克服资源浪费,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各方面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树立节约观念、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资源节约审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决策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是促进部队长远健康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研究探讨资源节约审计,有利于更好地为建设节约型警营提供有效的监督服务保障。本文结合目前部队资源节约工作开展的实际,对资源节约审计作出定义,并重点探讨了资源节约审计的实现形式,以填补资源节约审计理论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与农村。在农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节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村,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优先,把农村生产、建设、消费领域的节约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过去我们强调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内涵更广泛,层次更高,它把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从生产的角度讲,节约型社会要求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单位产出对自然资源的耗费或浪费;从消费角度上讲,节约型社会是指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获得更多的发展收益;从供给和需求关系角度讲,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生产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人口大国保持长久发展和进步的关键环节.社会与人们的节约观念、高效率和节能型技术、节约型社会制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个重要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合理保持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并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才能真正建设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在分析城市园林绿地违背节约原则的主要表现基础上,指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必须把好"七关":规划设计关、土地资源使用关、造景材料关、资金关、节水关、建设关和养护关,最后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几种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错误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节约型社会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提出创导积极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原则,讨论了该原则的基本内涵.指出努力贯彻积极的节约原则是政府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逐步递升跃迁,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通用语言的会计,也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改革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企业如何开展节约型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消耗的巨增和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在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经济发展应与资源节约相协调。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也要体现节约精神。  相似文献   

11.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为根本,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目标,从而缓解各种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源消耗的巨增和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在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经济发展应与资源节约相协调.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也要体现节约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将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使废物得到无害化的最终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资源节约就不能减少废物排放,也就谈不上环境友好。另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良的环境既是…  相似文献   

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旨在扭转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向。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以最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环境。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无疑也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农村.广大农民节约意识的觉醒,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一、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河北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年缺水量达50到1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节约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主体等内容。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节约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是“经济”的本义和第一要义,也是现代人们从事各类活动的重要准则;节约是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经济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节约既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安全,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节约型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运行与操作.  相似文献   

1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资源需求矛盾日益凸显,高等院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有悖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从深化观念节约、管理节约、技术节约和制度节约等方面积极探索其高等学校节能工作的有效措施,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发展节约经济,建构节约型社会,需要加强经济领域的措施、政策研究,也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不是经济,但却是人们的行为模式.时下中国许多浪费现象并非都是经济原因,治理、克服各种浪费陋俗文化是实现节约经济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技术、制度层面提供“硬件“保证的同时,营造健康向上的节约文化,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节约观念,对于实现节约经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