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清除有关的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正处在快速的调整时期,嬗变中的农村经济需要新型农民。研究表明:新型农民与劳动、技术、资本和制度等经济要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层次非统一性,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其他经济要素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效率。同时,新型农民与其他经济要素有着强烈地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化,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新型农民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北省CW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榕 《农村经济》2008,(1):118-12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培育新型农民,就得建立起新型农民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党和政府的文件及相关资料,构建了新型农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该体系对湖北省CW村的农民素质进行评估和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快新型农民培训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及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只有把农民这个主体素质提高了,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宿迁市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市三县两区200位留守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培养新型农民群体政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杨小霞 《南方农村》2009,25(4):25-29
本文以我国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广东省吴川市林屋村为研究对象,对林屋村农民素质与农民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成功经验,同时对该村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重视加强思想引导、消除小农意识,理顺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农村大教育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以实现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使其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筹规划的农民培训体系、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在需求方面,主要包括农民对生产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对转移技能培训需求难满足.针对存在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多方参与,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经费筹集模式;科学统筹,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实用,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分类培训,让农民真正学有所用;规范考核,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急需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其转变的快慢与功能直接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取决于其质量的提高,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对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农民继续教育为研究点,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农民继续教育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消费在其整个经济活动中日益显示出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农民在消费角色、消费支出来源、消费支出行为、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及内部层次、消费结构、消费素质及效率、消费的循环经济性、消费设施与环境的改善和利用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农民与农村及农业的关系.综合分析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农村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以及对农民消费的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关系和新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部分学者提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农民自组织生长的条件,发展农民组织是揠苗助长。通过论证,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是完全自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为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同时,农民异质性的加强、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农村阶层的分化等都使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具备了可能性,关键在于政府要积极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沈阳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利用逻辑推理和回归分析评价了这种培养模式的人才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管理质量和给农村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总结了这种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的效果和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