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人物访谈节目,请了宗庆后当嘉宾。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2.
9月23日。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首届中国商业计划书大赛”降下帷幕。一等奖获得者在通过了现场10分钟的陈述和决赛评审团的提问后胜出。此次大赛的评委们均来自世界级的风险投资公司。举办商业计划书大赛在中国尚属首次,其主办方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院长霍华德·弗兰克认为:“伴随风险投资日益理性化的趋势,撰写商业计划书成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争取风险投资的第一媒介。商业计划书的起草与创业本身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侧重于培育创业…  相似文献   

3.
未来数年,中国企业将进入领导人交替的阶段。企业在呼唤未来商业领袖的同时又面临领导人的继任危机。如何评价第一代创业型企业领袖在交替过程中的角色,他们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领袖?这要看他是否能发现或培养比自己更好的领导者,把职位交给最有能力和最有责任心的人,这是判断平庸与卓越领导者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三次离家出走,22岁独立创业,8年时间将企业打造成“中国培训十大领导品牌”,年营业额达6亿,其本人被《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领袖”。这就是刘松琳,一个80后的富二代。他远离家族企业,以羚羊跳跃般的独立创业经历,诠释着80后的个性、激情和经营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24):109-111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已成定局。然而,汽车大国是否等同于汽车强国呢?在本次年会的分论坛“中国:下一个汽车大国?”里,来自企业界与咨询机构的人士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汽车大国”的称号是依托于中国本土强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欧美日韩企业在中国不断圈地扩产的时候,这个称号所能体现的只是一种被动与悲哀。只有不断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涌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企业,我们才会迎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虽然最近德隆、格林科尔等并购整合者以悲剧的方式收场,但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依旧在前赴后继地进行着,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赢家。本文要探讨的是一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企业经营者是应该关注资产经营效率还是资本经营项下的效率? 本文作者黄铁鹰先生在担任华润创业总经理期间,曾先后主持过13个企业的并购,总收购金额15亿美元。希望黄先生的亲身经历和反思能给中田的企业界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53岁的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称得上是中国餐饮行业里最知名的经营者。在最近的11年里,她成功地把俏江南包装成新式高档中餐的代表,那是由来自西方的顶级设计并融汇了东方元素后所营造的崭新感觉。她个人的创业故事更成为境外媒体在描绘中国经济变化时津津乐道的对象,在一个由男性精英主导的商业社会里,这位草根背景的女性显然取得了炫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未来能把企业带向全球化的中国总裁们, 可能从哪里产生呢?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情景:张瑞敏或李东生的继任者,可能会是来自海尔或TCL的海外分部的总经理? 在伊拉克战事牵动人心的当口,毕博公司董事长黄辉和我谈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难题,说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本著名大企业的领导人,大多是从其海外分部升上来的,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9.
谈到创业期,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顺应当前创业大潮而产生的一批企业,其实不然,在国内有数不清的中小企业是处于这一阶段。有数据显示,大企业的寿命仅是常人寿命的1/2,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岁。  相似文献   

10.
对“走出去”的商业评价,应该超越战略层面的泛泛讨论,进入更细腻更深入的商业分析“现在‘走出去’,是不是还早了点?代价是否太大了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国内舆论随即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企业近几年不断升温的“走出去”战略。受海外收购业务的拖累,即将公布的TCL年中业绩也可能“很不好看”——坏消息一波接一波,针对“走出去”的反思潮,也可能一浪高过一浪。现在,是该建立一个关于“走出去”的商业评价体系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魏杰 《经济界》2005,(4):38-40
中国企业已经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而上升到资本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即我国企业出国创业办厂。这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本走出去?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主要靠成本优势,例如劳动力比较便宜,但是这种成本优势在资本走出去中却不可能起任何作用,因为企业出国创业办厂所聘用的不是我国劳动力,而是所在国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靠成本优势走出去。既然这样,中国企业究竟靠什么优势才能走出去?我认为主要是靠技术优势。不过,这里讲的技术优势,既包括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核心技…  相似文献   

12.
决定未来20年中国商业走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不被商业社会发展的车轮碾过?中国商业在 下一个20年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我们所做的“2025:未来20年中国商业预言”试图为企业和企业家 解答的主要问题。我们邀请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科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还有 企业家代表,从宏观的商业环境、中观的产业趋势以及微观的管理变革三个层面对于未来影响商业活动的 因素进行了分析解剖。也许它仍不够全面,但足够权威,相信会给不同背景的企业家把握未来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预言     
2004可能是一个商业价值重估年。中国企业及其生存环境将更直接地接受全球商业标准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于告诉中国企业,错误地评估了在西方国家商业交易的文化效应,就会遭遇来自商业以外的文化、政治、法律风险中海油竞购事件给我们许多思考和经验:怎么面对美国公众和美国政界的消极反应?这对未来即将走出国门、准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中国公司,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最近,复旦大学一项关于中国(上海)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显示,在101家上海本地受访对象中,能够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因素动机竟然依次来自诉讼、恶性事故的发生、媒体、商业竞争、管理阶层和股东,被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药品本来是治病的,有谁想到会致命?等到事故发生了,媒体曝光了,法院起诉了,才想到社会责任。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桢表示,福特希望在未来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同时也希望将社会责任贯彻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6.
今天,谁是中国商业进程的主流推动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哪一群人会成为中国商界的主宰力量?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所一直关注并思考的课题。“走出去”无疑是当今中国商界主流。而中国企业当前所身体力行的国际化征程,在10年、20年之前已经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企业所预演。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将伴随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从事海外拓展和执掌国际业务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严睿  罗影  梁海松 《英才》2011,(5):30-38
在一个波动剧烈的周期性产业中,中远靠什么来对冲周期性影响?长期战略是怎样落地开花,实现中远成为航运产业集群领航者的目标?在国际航运业不断拥有话语权的中国远洋,又会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探索带来怎样的样本价值?全球商业巨头俱乐部里的大公司将以何种方式来对待中国企业的不断进入?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起,诸多入世承诺与解禁都将相继开始兑现,这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当“反倾销”.“知识产权”.“环保”.“企业伦理”.“行业标准”等产业壁垒越来越高时,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力量的“遏制”?我们该如何看待各界对于“商业政治化”的担忧?又如何应对?我们的优势产业如何面对诸多新的壁垒?  相似文献   

19.
严睿 《英才》2012,(10):129-133
什么是企业的竞争力?可能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答案,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合作乃至融合会生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2012年第六届贡献中国高峰会以企业领袖的群体共识——"融合改变商业"为主题,实际上也是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平台,促进企业家间的互信和企业间的融合。在此次峰会上,《英才》记者也对数  相似文献   

20.
荣氏兄弟     
魏纪侯 《英才》2009,(10):143-143
无锡的荣家在中国的财富史上首屈一指,毛泽东说中国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家。荣家是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