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萨高度发展的产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面对这一选择,有的人认为,搞市场经济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注重经济利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则要提倡奉献精神,二者似乎是互相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根本矛盾,中国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首先是领导干部要从理论上搞懂,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7页),以免少走弯路,加快发展速度,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采取赔偿的方式解决精减退职问题更妥当,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付出与报酬是否等价的问题,我们知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责任维护这个基础,而不是破坏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论》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完全适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将《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资本论》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我们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全面性的基础产业之一,如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接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既基于对市场经济性质及其作用的认识,亦取之于改革十几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谈点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对两者的性质、对市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有所转变和逐步提高,但如何正确看待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否应该退出经济舞台?仍然是理论和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改革以前,我们在计划体制及计划工作方面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会议强调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了妥善处理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的关系,我们必须在道德正义上明确市场经济的属性和作用,市场经济符合道德正义的因素和非正义性的因素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市场经济对于道德正义只有必要性而没有充分性,认清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理顺政府与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一个基本方针,是我国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否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明确解答的问题,结合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下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探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中心问题。为探索适合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好路子,笔者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在改革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为主导转向市场经济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深层次。走向了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的召开至今已有五个年头,改革作为社会主旋律已经深入人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及其基本内涵作一下进一步阐述,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框架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又分别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在市场经济和党的建设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两者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正确处理两者的相互关系。一、在思想上要树立服从意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为我们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幅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已经和正在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改革洪流,为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扬鞭催马,多做贡献。在大好形势下,切不可低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市场经济发展与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同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获益非浅,人们至少拥有了很多二十年前所不能拥有的自由和机会.当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是要批评新的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而是要通过对市场经济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飞跃和大的发展时期。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来进行。第一,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要有适应、维护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的特征和功能。毋庸置疑,我们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体现,因而仍是我们今天的“主旋律”。然而,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这是我们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经营等经济  相似文献   

15.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每一个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其适应、推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会计专业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有必要将21世纪的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建设的若干问题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加以科学考察。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问题;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三个方面,通过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是多种所有制决定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分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促进其稳定发展,使之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新的重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选择。1996年以来,我们就长沙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统计供给与统计需求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统计供需不平衡、统计结构不科学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提高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已经成为了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统计供给与统计需求现状,简要介绍了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统计需求与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从商品经济走向市场化,早在80年代商品经济刚起步时,就对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尤为激烈,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高等院校,正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对策。然而,制定任何对策,都必须有两方面的根据,一是理论依据。一是实现条件。前者所要解决的是科学性问题,后者所要解决的是可行性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就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