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锐 《经济研究导刊》2014,(36):135-136
会计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经营资产负债情况的主要表现,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以及对企业未来经营战略定位和措施的重要参考标准,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财务信息,以此作为经营者进行商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但是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特别是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的造假账等等情况,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刘俊堂  张天阳 《经济师》2007,(3):190-191
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及体制背景下,会计造假的低廉成本与高额收益导致了会计造假动因与行为的转换。文章在此基点上,就如何加大取得会计造假风险收益的难度,缩小风险收益的空间,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从法律、制度角度,在三个问题上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会计造假泛滥,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本文试从会计造假的多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通过企业产权体制创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等对策来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会计的主要作用是真实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并反馈给投资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目前在会计领域中造假现象此起彼伏,已经动摇了会计诚信基石,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投资者及会计自身在社会中的形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杜绝会计造假现象,应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法律法规、强化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杨成文  吴涛 《经济师》2004,(6):110-110,112
文章以截至 2 0 0 3年 1 0月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会计造假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动机及手段。发现造假的动机主要有上市 ,增发、配股 ,免遭“ST”、“PT”及退市 ,平滑收益 ,操纵股票价格等。造假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会计政策创造虚假交易。同时指出 ,随着对会计造假打击力度的加大 ,我国上市公司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将会增加 ,会计造假的手段会由低级造假向依靠会计政策选择的高级造假发展  相似文献   

6.
迟锋  朱军 《经济师》1998,(9):64-6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发展成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竞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均离不开会计监督。目前,会计监督不力是政府部门、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企业税务会计模式选择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税务会计的财务与税务分离、合一、协调模式的比较,阐述和分析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差异比较和现实选择,提出建立和充实税务会计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征纳双方熟悉和掌握税务会计等完善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造假是造假主体为达到造假目的而违反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所实施的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造假主体则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当前,企业会计造假现象较为突出。我们知道,企业会计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或者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会对会计行为提出的要求偏重于经济性。因而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利益的问题。采取何种手段进行造假既降低各种风险,又带来企业更大利益是造假主体苦思冥想的问题,同时也是从制度上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造假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营运特点和中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成本计量模式和价值计量模式的评析,提出了“从端正对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按人力资源计量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和按人力资源类别的不同来选择计量模式”的一般方法,为高新技术企业搞好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企业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企业经常发生会计造假现象,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会计造假行为对自身发展的危害,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深化会计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会计环境下的中国会计改革研究,进而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