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品 《沪港经济》2004,(5):39-39
老外:已付诸行动 如今,不管是眼瞅着贸易逆差不断上窜的美国人,还是我们的亚洲邻居,对待人民币的态度都十分明确一一升值!美林等国际著名投行甚至已经“排出”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表。 从1999年底开始,香港12个月远期人民币和即期汇率相比,经历了一个由负变正的过程,并在2003年初越过0线位,以更陡峭的斜率在描绘它的上升通道。短短数月,已有7%的涨幅。远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充分反映了海外资本对人民币越来越强烈的升值预期。真是心动不如行动,大量的资金已经提前动作了。  相似文献   

2.
3.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官方在多个国际场合要求我国重估人民币,然后美国财政部长也多次呼吁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公开表示人民币应该浮动,同时代表美国制造业利益的“健全美元联盟”要求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迫使人民币升值,形成强烈的人民币升值压力。9月下旬在迪拜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更是呼吁“各国提高汇率弹性,对货币进行灵活浮动,使全球经济保持平衡”,造成了美元的大幅 贬值,挑起了国际市场新的一轮对人民币更强的升值预期。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巍 《北方经济》2005,(5):54-55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美元汇率持续疲软环境下,将继续给内外经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换句话说,人民币从内外两个方面将不断面临持续加大的升值压力.社会对人民币升值有太多的担忧,不仅担忧它会给经济带来诸多负面效应,而且还担忧一旦允许升值,是否会开启"潘多拉"的盒子,引发国际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无止境的期望.因此,有必要客观审视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的各种利弊.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人民银行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正常浮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初步呈现弱化迹象。  相似文献   

7.
有关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说明作为一个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大国而言,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与调整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畴,同时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的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上看,人民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和整个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应该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增加浮动的幅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一致,与其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其变动趋势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晋咏 《环球财经》2005,(6):24-25
美国用最严厉的措辞指责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币值,中国批评美国国内经济管理无方,却试图把矛盾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9.
谢金河 《环球财经》2003,(11):94-94
人民币不升值,将使亚洲各国钱潮热涨,造成股市、房市上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驳人民币升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廷亮  张洁 《山东经济》2004,20(5):28-30
2003年以来,人民币受到西方以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强烈升值压力。人民币币值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升值论者主要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高额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等原因来要求人民币升值。作者深入这些原因的背后,发现这些原因中一些是某些国家出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意图,一些是对中国总体经济形势、具体经济现象的错误判断与把握。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尚未成熟,维持人民币较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延缓升值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制造业似乎遇到了空前的机遇。2003年中国出口增加迅猛,已经跻身世界前五大出口国之列,超过5000亿美元。由此导致了另外一个经济压力,那就是货币压力。国际之间贸易除了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以外,成本低也是竞争优势,而货币比值小也可以相对地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也许部分地导致中国产品以廉价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市场上,从而以低价赢得市场。至少美国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在这样解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因此,形成了世界货币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期盼。从中长期看,在对外开放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仲大军 《开放导报》2003,(11):35-36
认清中国为廉价出口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是个廉价的国家,这已经成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的特征.廉价可以招徕更多的国际买家,可以向国外出售更多的商品.但廉价也有廉价的弊端,那就是让大部分利润流入他人之手,甚至赔本赚吆喝.这种廉价是不值得提倡的.特别是那种以损耗生态环境和资源、损耗劳工健康为代价的廉价,更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很长时间了,其议论时高时低;笔者以为,人民币短期内不会升值.预测人民币短期内是否会升值及何时升值,必须从宏观管理当局的思维言行中去判断。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巳。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再延长5—8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论丛》2005,(7):51-52
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显得更为迫切:人民币为什么会突然面临升值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的影响到底如何?我们认为,鉴于国内国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议论纷繁复杂,对以上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个条理清楚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刊》2005,(28):12-12
人民币对美元2.1%的升值幅度够了吗?没人知道——只有市场知道。目前这种试探性的安排已经给中国货币当局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运比汇率水平重要,短期升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一轮热钱来去和亚洲货币多头聚集之后,在中国经济减缓成定局之后,在中国长期通胀压力之下,谁知道人民币以后是升是贬呢?其他亚洲央行又将如何行动、外汇储备结构如何调整、美元资产又将如何波动?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人民币终于升值了。  相似文献   

19.
郁慕湛 《沪港经济》2003,(11):11-12
这几年,一直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这种声音主要在日本.可今年以来.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也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说法。9月初,美国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1):33-33
虽然近日美国财政郜在其半年度外汇市场报告中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世界银行却辩称,中国需要通过货币升值来给其过热的经济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